企业管理-环氧乙烷法制备牛磺酸工艺流程 SOP.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583038 上传时间:2025-08-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管理-环氧乙烷法制备牛磺酸工艺流程 SOP.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企业管理-环氧乙烷法制备牛磺酸工艺流程 SOP.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企业管理-环氧乙烷法制备牛磺酸工艺流程 SOP.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企业管理-环氧乙烷法制备牛磺酸工艺流程 SOP.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企业管理-环氧乙烷法制备牛磺酸工艺流程 SOP.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工作流程会计实操文库企业管理-环氧乙烷法制备牛磺酸工艺流程SOP一、目的本标准操作流程(SOP)旨在规范以环氧乙烷为原料制备牛磺酸的生产过程,确保牛磺酸产品质量稳定、符合相关标准,同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障生产安全与环境保护,满足市场对牛磺酸产品在纯度、杂质含量等方面的需求。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厂采用环氧乙烷法生产牛磺酸的所有工艺环节,涵盖从原材料采购、储存、投料,到各步化学反应、产品分离提纯、质量检测以及包装入库的完整生产周期,适用于不同规模的牛磺酸生产装置。三、职责划分生产部门依据本SOP组织牛磺酸的生产,合理调配人力、物力和设备资源,保证按时完成生产任务。严格执行既定生产工艺,

2、密切监控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如实记录生产数据,包括反应温度、压力、物料流量、反应时间等。负责生产设备的日常操作、维护及保养,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运行中的异常情况,确保生产的连续性。技术部门制定环氧乙烷法生产牛磺酸的技术方案与详细工艺文件,明确各生产环节的工艺参数、操作要点、质量标准等。对生产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与专业培训,提升员工对生产工艺的理解与操作技能。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持续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质量控制部门制定牛磺酸生产过程中原材料、中间体、半成品及成品的质量检验标准与检验计划。对生产全过程进行质量检验与监督,准确判定、清晰标识、妥善隔离不合格品,并深入分析质量问

3、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跟踪验证。定期评估质量控制体系的有效性,推动质量持续改进。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生产设备(如反应釜、蒸储塔、离心机、过滤器等)及辅助设备(冷却装置、加热装置、真空系统、电气控制系统等)的选型、采购、安装调试。建立完善的设备档案,制定详细的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并组织实施,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校准,确保设备性能稳定、精度达标。及时处理设备故障,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采购部门根据生产计划,采购符合质量要求的原材料(环氧乙烷、亚硫酸氢钠、液氨、硫酸等)、辅料(活性炭、絮凝剂等)及设备零部件。评估、管理供应商,确保物资供应及时、稳定,对采购物资进行严格验收,保证物资质量符合采购

4、标准。安全环保部门制定并完善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制度与环保措施,对生产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培训。监督安全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排查生产现场的安全隐患并督促整改。处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确保生产活动符合环保法规要求。四、牛磺酸生产工艺流程及操作规范(一)原材料准备采购与检验采购部门依据技术部门提供的原材料规格要求,选择具有资质和良好信誉的合格供应商采购环氧乙烷、亚硫酸氢钠、液氨、硫酸等原材料。原材料应具备质量证明文件,如产品合格证、质量检测报告等。质量控制部门对采购的原材料进行严格检验。对于环氧乙烷,检查外观是否无色透明,有无浑浊、杂质,检测纯度是否符合规定范围(一般工业级

5、环氧乙烷纯度99.9%),测定含醛量、环氧丙烷含量、水分等指标;对于亚硫酸氢钠,检查外观是否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有无变色、结块,检测含量是否符合标准(一般99.0%),测定重金属含量、铁含量等杂质指标;对于液氨,检查外观是否为无色液体,检测氨含量是否符合要求(一般99.8%),测定残留物含量等;对于硫酸,检查外观是否为无色透明或浅褐色油状液体,检测硫酸含量(一般工业级硫酸主含量980%),测定铁离子含量、碎含量等杂质指标。经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及时办理退货手续,严禁投入生产。存储与管理将检验合格的原材料分类存放于规定区域,做好标识,注明材料名称、规格、型号、批次、入库时间、保质期等信息。环氧乙烷

6、应存储于阴凉、通风的专用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采用专门的压力储罐储存,保持密封良好,与易燃物、还原剂、酸类、碱类等分开存放,防止发生反应。存储区域应设置泄漏检测报警装置、防火防爆设施O-o亚硫酸氢钠存储于干燥、通风的库房,防止受潮、氧化,与氧化剂、酸类等分开存放。采用密封包装,避免与空气接触。液氨存储于阴凉、通风的冷库或压力储罐中,库温不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与酸类、卤素等分开存放。存储设备应具备良好的耐压、耐腐蚀性能,设置安全阀、压力表等安全附件。硫酸存储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库温不超过35(,相对湿度不超过85%,保持容器密封,与易燃物、还原剂、碱类、碱金属等分开存放,切

7、忌混储。存储硫酸的容器应采用耐酸的陶瓷、塑料、玻璃钢等材质。建立原材料库存管理台账,定期盘点库存,确保账物相符,对临近保质期或有质量风险的原材料及时预警处理。(二)羟化反应反应原理环氧乙烷(C2H4O)与亚硫酸氢钠(NaHSO3)在碱性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2-羟基乙磺酸钠(HOC2H4SO3Na),反应方程式如下:C2H4O+NaHSO3HOC2H4SO3Na反应设备准备检查羟化反应釜、管道、阀门、泵等设备的完好性,确保设备无泄漏、无损坏,各连接部位牢固可靠。对反应釜进行清洗,先用清水冲洗,再用稀酸或稀碱溶液进行中和清洗,最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确保反应釜内无杂质、油污等,防止对反应

8、产生干扰。开启反应釜的搅拌装置,检查搅拌器的转动是否灵活,搅拌桨叶是否安装牢固,调整搅拌速度至规定范围(一般为100-300rminX检查加热或冷却装置的运行情况,确保能够根据反应需要准确控制反应温度。对计量设备(如流量计、液位计、电子秤等)进行校准,确保物料计量准确。投料操作按照工艺配方要求,通过计量设备准确称取一定量的亚硫酸氢钠,将其加入羟化反应釜中,再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开启搅拌装置,使亚硫酸氢钠充分溶解。缓慢加入液碱(如氢氧化钠溶液),调节反应液的PH值至4.5-5.0o开启环氧乙烷进料管道的阀门,通过计量泵以一定的流速将环氧乙烷缓慢加入反应釜中。控制环氧乙烷的加入速度,避免反应过于剧

9、烈,同时密切关注反应釜内的温度、压力变化。反应过程控制持续搅拌反应物料,确保反应物充分混合,提高反应速率和反应均匀性。严格控制反应温度,通过加热或冷却装置将反应温度维持在70-780温度过高可能导致反应失控,引发安全事故;温度过低则会使反应速率减慢,影响生产效率。监测反应压力,反应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压力,当压力超过设定上限时,通过安全阀或放空阀进行泄压,确保压力在安全范围内(一般反应压力控制在0l-03MPa%定时检测反应液的PH值和碘滴数(用于间接检测残留亚硫酸根含量),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液碱和环氧乙烷的加入量。反应完毕后,PH值应8.0,碘滴数8滴,残留亚硫酸根(SO32-)含量控制在0

10、18-0.45g100mlo反应时间根据具体工艺确定,一般在2-4小时,确保反应充分进行,使环氧乙烷转化率达到规定要求(一般95%)o(三)氨吸收与氨解反应氨吸收原理将羟化反应得到的羟化液与过量的氨在一定条件下接触,使氨溶解在羟化液中,形成氨吸收液,为后续的氨解反应提供反应物。氨吸收操作将定量的羟化液加入氨吸收塔中,开启循环泵,使羟化液在塔内循环流动。从氨吸收塔底部通入气态氨,控制氨的流量和通入时间,使氨与羟化液充分接触、吸收。吸收过程中,控制吸收塔内的温度在30-40,通过冷却装置调节温度。定期检测氨吸收液的氨含量,当氨含量达到25.0-28.0%时,停止通氨,准备进行氨解反应。氨解反应原

11、理氨吸收液中的2-羟基乙磺酸钠(HOC2H4SO3Na)与氨(NH3)在高温高压下发生氨解反应,生成2-氨基乙磺酸钠(H2NC2H4SO3Na)和水(H2O),反应方程式如下:HOC2H4SO3Na+NH3H2NC2H4SO3Na+H2O氨解反应设备准备检查氨解反应釜(一般为高压合成塔)、管道、阀门、泵、加热装置、压力控制系统等设备的完好性,确保设备能够承受局温身压条件,无泄漏、无损坏。对反应釜进行预热,将温度升至反应所需的起始温度(一般为200-2201检查高压泵的运行情况,确保能够将氨吸收液顺利输送至反应釜中。氨解反应操作启动高压泵,将氨吸收液以一定的流速缓慢注入氨解反应釜中。控制进料速度

12、避免反应釜内压力波动过大。随着氨吸收液的加入,继续升高反应釜内的温度,将温度控制在250-258,压力控制在18-20MPao在反应过程中,保持温度和压力的稳定。反应过程中持续搅拌反应物料,使反应物充分接触,提高反应效率。搅拌速度一般控制在300-500rmino反应时间根据具体工艺确定,一般在2-3小时,确保反应充分进行,使2-羟基乙磺酸钠的转化率达到规定要求(一股90%(四)闪蒸与蒸发闪蒸原理氨解反应后的物料中含有未反应的氨、生成的水以及2-氨基乙磺酸钠等物质,通过闪蒸操作,利用物料自身的热量和系统压差,使氨和水以气态形式蒸发出来,实现与2-氨基乙磺酸钠溶液的初步分离。闪蒸操作将氨解反应

13、后的高温物料从氨解反应釜通过减压阀引入闪蒸器中。控制闪蒸器内的压力在03MPa左右,使物料在该压力下迅速闪蒸。闪蒸产生的氨和水的混合气体从闪蒸器顶部排出,进入后续的回收处理系统;2-氨基乙磺酸钠溶液则从闪蒸器底部流出,进入蒸发工序。蒸发原理通过加热蒸发的方式,进一步去除2-氨基乙磺酸钠溶液中的水分,提高溶液中2-氨基乙磺酸钠的浓度,为后续的酸化结晶做准备。蒸发操作将闪蒸后的2-氨基乙磺酸钠溶液加入蒸发器中,开启蒸汽阀门,向蒸发器内通入蒸汽,对溶液进行加热。同时启动真空泵,使蒸发器内形成负压环境,降低溶液的沸点,加快水分蒸发速度。控制蒸发温度在60-80真空度在-0.08-0.09MPao在蒸发

14、过程中,不断监测溶液的浓度。当物料中2-氨基乙磺酸钠含量达到37.0-43.0%时(若储罐中无精制母液可套用时,物料中2-氨基乙磺酸钠含量达到28.0-32.0%时),停止蒸发。(五)酸化与结晶酸化原理向蒸发后的2-氨基乙磺酸钠溶液中加入硫酸(H2SO4),使2-氨基乙磺酸钠与硫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牛磺酸(H2NC2H4SO3H)和硫酸钠(Na2SO4),反应方程式如下:2H2NC2H4SO3Na+H2SO42H2NC2H4SO3H+Na2SO4酸化操作将定量的蒸发液加入中和釜中,开启搅拌装置。缓慢向中和釜内滴加硫酸,控制滴加速度,同时密切监测反应液的PH值和温度。滴加硫酸过程中,将温度控制在

15、60-70,当PH值达到6.5-7.5时,停止滴加硫酸。结晶原理酸化后的溶液中含有牛磺酸和硫酸钠等物质,通过降温结晶的方式,使牛磺酸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实现与硫酸钠等杂质的分离。结晶操作酸化完成后,开启中和釜的冷却装置,对反应液进行降温。将温度降至30-40,并在此温度下保持一段时间(一般为0.5-1小时),使牛磺酸充分结晶。(六)固液分离与产品提纯一次粗品离心启动离心机,将中和结晶后的物料缓慢加入离心机中。调整离心机的转速,一般控制在1000-1500rmin,使牛磺酸晶体与母液实现分离。母液从离心机母液出口排出,转入母液储罐;滤饼即为一次粗品牛磺酸,待离心机母液出口无滤液滤出时,停止加料继续

16、甩干一段时间(一般为5-10分钟),使滤饼含水量降低。取出一次粗品牛磺酸,检测其牛磺酸含量,一般要求一次粗品牛磺酸含量81%为合格。对于不合格的粗品,可返回至后续的纯化工序进行处理。母液脱盐将定量的母液加入脱盐罐中,启动循环泵,使母液在罐内循环流动。打开脱盐罐的加热器蒸汽阀,对母液进行加热蒸发。控制加热温度在80-90,使母液中的水分逐渐蒸发,牛磺酸浓度逐渐升高。当母液中牛磺酸含量达到26.0-35.0%时,停止蒸发。启动离心机,将脱盐液缓慢加入离心机中,调整离心机转速至1000-1500rmin,使盐类杂质与母液分离。滤饼主要为硫酸钠等盐类杂质,打开离心机洗涤水阀,用适量的去离子水对滤饼进行

17、洗涤,以降低滤饼中牛磺酸的含量。洗涤完成后,继续甩干一段时间(一般为5-10分钟),停机卸料。母液则转入粗品结晶罐,进行下一步处理。粗品结晶启动粗品结晶罐的搅拌装置,将母液结晶罐中的母液转入粗品结晶罐中。开启粗品结晶罐的冷却装置,对母液进行降温。将温度降至30-40,并在此温度下保持一段时间(一般为05-1小时),使母液中的牛磺酸进一步结晶析出。结晶完成后,将物料送至离心岗位进行离心分离,得到母液结晶粗品。母液结晶粗品送去进行纯化处理,以提高牛磺酸的纯度。纯化将计量准确的精制母液和水投入溶解釜中,然后投入母液结晶粗品,启动搅拌装置,使粗品充分溶解。开启溶解釜的加热装置,将温度升至80-90,并在此温度下保温30分钟,确保牛磺酸完全溶解。启动转料泵,将溶解后的纯化液转入纯化结晶釜中。开启纯化结晶釜的冷却装置,对纯化液进行降温,将温度降至30-4(C,并在此温度下保温30分钟,使牛磺酸再次结晶析出。结晶完成后,通知离心岗位准备离心分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