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近几年,在东北有着民间艺术之称的二人转在国内有了巨大意义的发展。二人转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了来自全国观众的认可和喜爱。二人转是我们文化语言的重要艺术形式,更是值得一脉相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二人转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回归传统,更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二人转成为引领广大民众发挥正能量的精神文明建设的不二之选。笔者结合对二人转艺术价值和表现形式的感受和把握,进一步探究其背后的文化艺术价值,为其更好的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从而使二人转走上市场化,并且通过对二人转的目前状况的分析,找出一条适合二人转发展的市场化路径供其选择,让这份来自白山黑水的语言文化能够在新的历史时期得到更加精彩的发展和壮大。关键词:二人转
2、艺术价值;表现形式ABSTRACTInrecentyears,theNortheasthastwohundredyearsoftwo-personshowinthecountryhashugesignificancefordevelopment.Two-personshowwithitsstronglocalflavoranduniquelocalaffectionaccompaniedbyitsuniquevalueandperformanceartformhasbeenrecognizedandlovedfromthenationalaudience.Wecansaythattwo-pe
3、rsonshowinNortheastcarrierofcultureandculturalshows,embodiestheNortheastcukuangaestheticdirectionofthecharacterandpersonality,inadditiontoitsstronglocalflavoralsobringstrongemotionalattributionbroadaudienceandinfection,isourcultureimportantartformoflanguage,itisworththesamestrainofintangiblecultural
4、heritage.Icombineartisticvalueandtoturnarousesfeelingsandexpressionstograsp,tofurtherexploretheartisticandculturalvaluebehindit,provideabasisforbetterdevelopment,sothislanguageandculturefromthenortheastiscapableofinthenewhistoricalperiodgetmoreexcitingdevelopmentandgrowth.Keywords:songanddanceduet;a
5、rtisticvalue;expressions摘要OABSTRACT1绪论1一、二人转概述2(一)二人转起源与发展2(二)东北二人转2二、二人转的艺术价值与表现形式2(一)二人转的艺术价值21 .是东北文化的文化载体与文化展示22 .体现着东北人的性格与审美取向33 .带给观众喜剧元素的感染和情感归属感34 .我国文化语言的重要艺术形式45 .一脉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4(二)二人转的表现形式4L传统的东北大秧歌与莲花落42 .经典的二人转表演53 .综艺节目中的二人转新传承54 .影视剧中二人转元素的完美糅合6三、传统二人转市场化发展分析6(一)传统二人转市场化发展的必要性6(二)传统二人转
6、市场化发展模式分析6四、传统二人转市场化发展路经选择7(一)传统二人转的市场化路径设计7(二)传统二人转市场化发展与创新的对策建议8五、结语9参考文献12致谢11绪论本文中笔者主要针对二人转的目前的现状作出归纳与总结,并加以完善,找出适合二人转发展的市场化路径,进而让二人转能够得到认同,成为民众最喜闻乐见的艺术表演形式。笔者通过走访调查及现有资料的分析与整合,模拟出一条适用于二人转的市场化发展的路径。结合当下形式,找到真正适用于二人转的市场化发展路径。一、二人转概述(一)二人转起源与发展二人转是民间艺术的精华,它植根于民间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曲艺,在东北三省及内蒙古等地方广为流传。东北别具风格的
7、二人转主要是东北秧歌和河北莲花落相结合的产物。用东北人的大多数话说:二人转是“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这也印证了二人转的来源。是北方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边说边唱,且歌且舞。最早见于伪满洲国的记载中,有着近200年的历史。二人转的起源很早,泰东日报中就能见到它的影子,1953年,全国举办了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大会,其中东北代表团当时演出的节目正是二人转,二人转这个名字也逐渐得到了全国人们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得到了文艺界方面的认可。二人转根植于丰富的民间文化,之前的二人转在台词上有着俗、色和酸的特点,由著名喜剧演员赵本山老师进行净化之后走上台面。可以说,二人转是聚集百家所长,通过一系列表演和综合而形成
8、的,二人转的文化在广大东北人民的心目中有着无可取代的位置,东北有一句俗话:宁设一顿饭,不舍二人转。(二)东北二人转东北的二人转可以说是二人转的典型性代表,也是当今二人转的代名词。东北的二人转是一朵根植在东北土壤中的奇葩。提到东北文化,无数的人想到的都是二人转文化表演。近年来,“二人转”在央视春晚等节目的频频播放,加上辽宁小品王赵本山老师的大力发展,二人转开始转出东北,转到全国。老话曾这么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东北的水土是长白山、林海、松嫩平原、所以在东北人看来世界是广阔的,地域辽阔和自然环境优越,更兼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如此异于中原文明的特殊所在也使得人文特色有着明显的特殊性,而
9、正是在这份特殊的文化渊源养育了东北二人转鲜明的艺术价值和表现形式。二、二人转的艺术价值与表现形式(一)二人转的艺术价值1 .是东北文化的文化载体与文化展示综合的文化模式映射在了其文化代表一一二人转上,二人转是东北文化的表达载体。可以说二人转转出的都是广大东北人日常生活的缩影和升华。东北二人转是东北众多文化的映射。东北二人转由东北大秧歌发展而来,而东北大秧歌就浓缩了所有的东北的艺术。所以在二人转的表演中要求表演者要综合能力过硬,二人转讲究“四功一绝”也可以表现出二人转中对艺术的追求和东北文化对艺术的展望。作为一种通俗的艺术形式,二人转演员仅凭两人就能把舞台便显得丰富多彩,这也是东北文化的直观的表
10、现。二人转的诙谐幽默,和表演中的自然洒脱让这股来自东北地区的文化形象深入身心,既承载了东北的文化,又体现了东北文化中独秀一枝的魅力。2 .体现着东北人的性格与审美取向东北人给人的印象都是虎背熊腰的东北大汉,别样的白山黑水赋予了他们火一样的性格,他们也正如这白山黑水一般热情、粗狂。豪放、质朴、热情、幽默是对东北人性格最好的概括。但同时,东北人在文化方面也有着与众不同的文化特质与文化模式。这一点从二人转的表演中能看出来,无论是歌词,或是曲调都显示着东北人独特的性格和审美取向。尤其是在其台词中的幽默经典都出自东北人式的幽默。横亘在白山黑水上的地域传奇,提到东北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朴实无华的人文特色
11、以及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氛围总是会一起浮现在我们的眼前。在这片白山黑水之间曾经流传过无数的英雄传说,如今,在全新的历史时期,东北人抓住时代特色,再一次的创造新的传奇,这样的文化基础下,二人转也体现了明显的东北性格和审美化倾向。脍炙人口的语言文化、直接爽朗的表演形式等无不显示着明显的东北风格。3 .带给观众喜剧元素的感染和情感归属感东北的二人转很多演出的都是观众的心情,让观众能够笑着聆听。而且当今的二人转中的很多台词不仅只针对东北观众还能让全国的观众朋友和二人转欣赏者能够由衷的发笑之后认真的思考。例如在央视春晚中,赵本山、宋丹丹和央视主持人崔永元在小品尾部融入的二人转表演台词中的很多语言都被奉为经
12、典,而且发人深思。三个人唱起的二人转“开水它不响,响水它没开啊!本本分分,实实在在,黑就是黑,白就是白,黑白不能倒过来啊!困了你就赶紧睡,睡好了你就醒过来啊!”一系列歌词体现了喜剧特色,将小崔的“失眠”事件看似进行了调侃其实也使得广大观众对这位良心主持人有了更多的关注。同时,对很多身边的“白云”也有了更多的思考。白云黑土就像身边的大叔大妈,演绎的喜剧故事背后仿佛诉说的是我们身边的情感,这样的情感归宿不仅属于东北,更属于全国,背后的思考更是让人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像著名喜剧大师卓别林的喜剧让我们在笑中带泪,在笑中思索,让全世界的人都能感受人性的另一面。而东北二人转就是这样一种全民喜剧,通俗的语言使
13、二人转表现出来的内容浅显易懂,而夸张的表演风格,则让二人转得到大众的喜爱,而赵本山老师也可以被称之为我们中国的“卓别林”大师。4 .我国文化语言的重要艺术形式我国的文化语言丰富多样,各地的戏剧文化都有着良好的发展和传承。河北梆子、河南大鼓、山东吕剧、黄梅戏、京剧在当今时代仍有着一定的发展,在很多流行音乐和文化语言中都有着各自的归属。而二人转也是我国文化语言的重要形式。当下,全国各地都有着二人转的演绎,二人转唱响在全国各地的不同土壤中。小拜年中年的喜悦透过二人转为全国百姓带来了希望,而闫学晶老师唱起的“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更是唱出了广大东北人的心声。作为我国当前的重要文化语言表现的艺术形式,
14、二人转中的唱词和唱腔都有着一定的流行性,唱出的台词也是我国文化语言的传承,在二人转的语言中既有对东北语言的传承和发展,还有对当前流行语言的记取与发展。二人转中所表现出来的都是黑水白山中间的语言与文化。二人转的艺术在于语言艺术这种艺术的独到之处在于二人转的语言往往都富有张力,二人转语言生动,表现夸张,这使得二人转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别具一格。而这也成了二人转的标志与特色,这种特色对其他的戏剧、小品、电视剧等造成了深刻的影响,使得他们在表演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于表演形式加强了他们的表演效果。二人转独特的语言来源于民间的口头语言,这对二人转的表现形式尤为重要,因为通俗的口头语言取自民众的生活,这些从民间点
15、点滴滴的语言中提炼出来的语言使二人转更加具有通俗性,成为接地气的文化,二人转的语言习俗也体现了语言地域性。5 .一脉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是需要创新的,尤其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地域特色也要在继承中创新。历史属于过往,它牢记了那些逝去的岁月,在历史的积淀里,无数动人的美好被沉淀在了岁月的底层,当我们揭去岁月神秘的面纱,直面历史遗留给我们的美好时,我们欣喜,我们庆幸。历史是不该被遗忘的,但是历史也不应该被一味的接收,在岁月的流转里,总有些东西在改变着的。面对历史的足迹,我们能做的便是把握历史的脉搏,让历史在继承中绽放全新的美好。二人转在发展历程里有着一脉相承的继承性发展。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二人转文
16、化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地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的历史时期二人转不仅要继承的弘扬,更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勇追潮流,做时代的弄潮儿,二人转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绚烂的发展,也应该继续被一脉传承,深化发展,在我国历史的每一个时期,展现东北人乃至国人的精神需求与精神面貌。(一)二人转的表现形式1 .传统的东北大秧歌与莲花落二人转的起源有很多,但是比较让大家公认的说法是来源于东北大秧歌与莲花落,所以二人转相较于其他戏曲而言其表现形式显得更加多种多样,因为其中不仅包含了东北大秧歌的舞美又能找到莲花落中脍炙人口的语言文化,这使得二人转较之二者更具有观赏性。二人转的特点就在于他并不是一种单一的形式,他是东北大秧歌与莲花
17、落的融合,所以二人转的表现形式也更多样,一种是二人对唱,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两个人化妆成丑角和旦角,连消带打,连跳带唱,这也是大家所熟知的二人转,另一种是一个人在舞台长自己演绎,这种叫做“单出头”,还有一种是演员在舞台上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角色,以各种各样的身份出现在舞台上唱戏,这种叫做“拉场戏”,在二人转中大致的表演手法就这三种。这些都是二人转融合东北大秧歌与莲花落的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形式,也是二人转中的经典。2 .经典的二人转表演传统二人转的表演于现在大家所见到的二人转大相径庭,传统二人转对演员的表演有着苛刻的要求,演员们不只要掌握基本功,还需要有一绝,这与现在的观众们看到的绝活可不同,所谓的一绝是
18、指以手绢或扇子、大板子和手玉子等为主要道具进行舞花从而作出指定的特技动作,基本功则是同相声一样也是四门功课那就是说、唱、做、舞,这是传统二人转中最基础的东西,传统二人转中的表演基本上就是这些,现在,二人转的表演多数都是与小品结合到了一起,尤其是在赵本山之后,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传统二人转几乎已经找不到了,赵本山提出的“绿色二人转”成为了主流,传统二人转的一切都被打破,成为了我们所看到的杂技表演,凸显了传统二人转传承与发展中出现的矛盾。3 .综艺节目中的二人转新传承当今的综艺节目包括央视以及各地的春晚中,二人转的身影都不少见,特别是赵本山和赵家班人的二人转表演更是随处可见。尤其是在辽宁卫视的本山大
19、舞台中更是不乏二人转的创新式发展。当然,二人转作品不仅是“唱”,小品式的演绎也随处可见,代表人物包括赵本山、小沈阳、闫学晶等等人物在当今二人转的综艺节目表演中都对二人转的发展和传承进行了一定的发展。止匕外,很多卫视节目中都有东北人的加盟,也有东北二人转的唱响。例如在浙江卫视的我爱记歌词中的经典领唱小昭就经常长期东北二人转的经典曲目例如小拜年等。此外,很多东北的艺人在参加综艺节目中都对二人转文化有着一定的解读和传承,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东北二人转的发展。然而,为了赢取更多的观众,二人转已经开始承受着自己的“切肤之痛”更多的是以说口为主,而且看了一个“小沈阳”就等于看了无数个,二人转的模仿性也严重
20、阻碍了二人转的深化发展。黑龙江地区的文化发展也有着黑龙江的独特性,黑龙江的文化发展以二人转为代表,激情和技巧有余,但是创新与发展却十分有限,而且文化整体有着“娱乐至上”的态势与现状,发展虽然盛大,但是却不协调,很多人都认为这种表演形式已经脱离了二人转的本性和表演模式,有着明显的争议。4 .影视剧中二人转元素的完美糅合很多东北乡土题材的影视作品纷纷搬上了荧幕,这让二人转更加变得广为人知,在众多影视剧作品中随处可见东北二人转的文化元素。其中最为经典的就是赵本山所拍摄的一系列东北乡土题材电视剧例如乡村爱情故事系列、马大帅系列、刘老根系列等等的影视剧作品中都有着浓郁的二人转艺术表演。此外,闫学晶的电视
21、系列中包括女人进城、女人当官等作品中也随处可见东北大秧歌的表演,使二人转的发展走向了新的高度,实现的文化的跨界。影视文化中的东北文化的发展和进一步解读也吸引了更多的人关注东北文化、关注二人转,影视剧中虽然很少进行二人转的直接演绎,但是剧中的人物塑造、风格设定甚至台词等都带着着明显的二人转诙谐幽默的特点与风格,也是二人转表演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三、传统二人转市场化发展分析(一)传统二人转市场化发展的必要性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式一片大好,甚至在世界上也可以说是名列前茅,与此同时国家开始重视文化产业,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化政策,可是仅仅靠国家的扶持是远远不够的,地方的民间文化具有多样性,想靠政府的扶
22、持来创造出一个具有地域特色的品牌文化更是难于登天,因此传统二人转想要在新的市场形势下发展起来就必然要走市场化发展的道路。要想让传统二人转走上市场化发展的道路就要行之有效的结合地方的文化与资源,使得传统二人转能够获得庞大的潜力,在历史的推动下,文化要与经济相结合,经济搭台,文化唱戏,二者结合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想要行之有效的将二者结合起来需要掌握好一个度,适度的结合才能实现双赢,过度的结合只会产生大量的文化垃圾,在大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当中,政府要认识到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打造出符合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将文化与经济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连锁反应,推动经济与文
23、化的双重发展。在此期间还需要注意群众的精神愉悦程度,即社会效应。与此同时还要注重文化的积淀。文化对人得精神世界具有导向作用,要想更好的引导大众,就必须重视文化的精神属性。传统二人转要想形成健康良好的产业链条,需要利用商业的推动作用与文化的引导作用,将二人转打造成为家喻户晓的主流文化,化被动为主动,摆脱政府的影响,走上市场化道路,获得生态持久的发展。(二)传统二人转市场化发展模式分析传统二人转市场化发展模式需要从二人转的现状出发,根据二人转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本文认为传统二人转的发展模式要做好以下几点:要有大量的专业二人转做基础和保障,由政府出面做引导,培养出大量的传统二人转的专业人才
24、营造出符合二人转的发展的市场环境,鼓励二人转演员进行表演与创作,进行专业方面的理论研究。政府还可以通过奖励与补贴,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加入到二人转的建设中来,使二人转能够取得长久的发展。完善法律法规,保障二人转传承的条件,培养后续的人才解决当前传统二人转青黄不接的问题,使二人转中优秀的作品能够的到保护,并传承下来。针对二人转的相关问题,出台与之对应的相关的法律政策,成立专业的法律机构,让二人转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只有真正有法律层面上保证二人转的发展,才不会让二人转成为历史的失败者,也只有法律的保障,才能让二人在稳定持久的发展下去。要强化教育,建立完善的二人转的教育体制与流程,成立专业
25、的学校,构建科学的教育机制,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要完善传统二人转的产业链条,从开发到管理,从剧本到舞美,再到策划包装形成一条龙式的产业链条,发掘各式各样的人才推动产业链条的发展,走上正常的市场化发展路径。四传统二人转市场化发展路经选择(一)传统二人转的市场化路径设计传统二人转的发展需要资本,这就需要企业家的推动作用,然后让传统二人转与经济相结合,文化与经济的一体化是目前全世界都重视的问题,二人转想要走上市场化的道路自然也少不了经济的推动作用,文化与经济结合才是能保证二人转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传统二人转其自身的文化属性需要靠经济进行发扬与挖掘,单一的文化属性在现在这个丰富多彩的
26、世界中已经不能再满足大众对审美的需求只有将经济与文化结合起来,让文化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才能保证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同样经济也需要借助文化的力量来取得更加广大的经济效益,这是一个互利互惠的过程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条,文化的出台往往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这并不能符合大众的要求,形成产业链条之后,编剧仅仅负责剧本的创造,大大的缩短了它的周期,而观众也能常常品味到不同以往的新的作品,只有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条之后,才能更加完善文化在这些方面的短板,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文化能够更好地满足大众不同的审美标准,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传统二人转的发展前景。就文化与经济的一体化而言,我国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
27、厚的优势,首先,我国的幅员辽阔,其中更是具有56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所以说我国的文化资源丰富,文化种类也丰富,但缺少资本,却让这些文化仅仅能在自己的小圈子之内流传,想要真正意义上做到广为人知都还不可能,个不用说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了,所以这个时候需要政府懂得利用这些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将文化包装起来以强有力的大手去调控市场,让文化在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同时还要出台方方面面的政策,保证文化在市场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保护和协调文化的市场,虽然近些年,政府出台了很多关于文化产业的政策与法规,但单凭这一点还远远不够,在颁布政策与法规的同时更要完善机构,真的意义上的
28、做到让文化有法可依。此外还要将文化资本进行开发,目前的文化资本想要进行完整的产业链条的模式还远远不够,因为现在的文化是小众文化,并不能做到为大众所熟知,行而有效的将文化资源进行投资,将面向小众的文化资源通过营销手段,使其面向大众,真正实现将文化作为商品,从而进行完整的商业化模式运作,只有这样才能产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形成规模,实现文化与经济的一体化,实现双赢。其次,二人转的市场化需要打造自己的品牌效应,形成产业链条。大众需要引导,被人们所喜欢东西经过包装,从而反过来影响其他人,这就是“明星效应”。现如今“明星效应”被不断地商业化,成为一些人牟利的手段,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传统二人转也可以模
29、仿这种经济模式,塑造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二人转明星,利用人力资本,采取这样的策略,引导大众去接受传统二人转,并喜欢传统二人转,形成产业链创造市场价值。比方说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知名度的一些民间的艺术人才,以他们为中心开展一些列的活动,打他们进行包装,在巩固其自身的品牌价值的同时,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为其构建出一个庞大的舞台,借此来宣传民间艺术,让民间艺术更快的走入人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后再利用手机、网络等平台,大力宣传民间艺术,为其壮大声势,让民间艺术能够快速的在大众的心里扎根,与此同时,还需要借助演出,综艺节目的方法,让民间艺术得到广泛的传播,最后通过商业运作,让民间艺术走上正规的市场化发展
30、路径。(二)传统二人转市场化发展与创新的对策建议二人转作为一种传统艺术,需要进行改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适应市场化进程,这是历史发展的的必然阶段,也是传统二人转自身的需求。二人转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代表了东北的民间艺术,也是其中的典型,二人转需要创新和发展,去符合大众的审美标准,原地踏步只会被历史淘汰,只有不断地创新与发展,符合观众的口味,及时的进行调整,才能永葆长青。首先以“刘老根大舞台”为代表的二人转被称为“新生代二人转”,即从戏剧、舞蹈、音乐等传统艺术门类中吸取精华,有能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不仅使得二人转更具有观赏性而且还增加了娱乐性,在内容发面,二人转要加入新的内容,要与时
31、俱进,跟住时代的步伐,然后以传统为基石创作出新的剧目。作为东北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二人转是没有颜色的,它是以“土色土香、以俗见长”为特征的民间艺术,其“俗”的一面,是体现二人转本色的通俗,而不是低俗和庸俗。而受到大家一致好评的赵本山的喜剧小品中来看,他的作品中有着深刻的内涵,它不仅仅是能博仁开怀大笑的作品,其中更有令人反思的社会现实,它能旁敲侧击的让人们看到社会中丑陋的一面,真正意义上达到了让观众在笑声中也看到了希望。二人转在创新上应该有力的借鉴其他的艺术形式,如电影,电视剧,小品,舞台剧等等,真正做到雅俗共赏,从身边取材,随时随地将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应用到其中,还可以加入时下的热门话题,以真情
32、实感打动观众,还原现实中的悲欢离合。五、结语文化是需要创新的,尤其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地域特色也要在继承中创新。历史属于过往,它牢记了那些逝去的岁月,在历史的积淀里,无数动人的美好被沉淀在了岁月的底层,当我们揭去岁月神秘的面纱,直面历史遗留给我们的美好时,我们欣喜,我们庆幸。历史是不该被遗忘的,但是历史也不应该被一味的接收,在岁月的流转里,总有些东西在改变着的。面对历史的足迹,我们能做的便是把握历史的脉搏,让历史在继承中绽放全新的美好。二人转文化来自于丰富的东北土壤,有着东北式的文化价值和表现形式,在新的历史时期应该得到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式发展。让来自白山黑水之间的粗狂而且饱满的东北文化代表二
33、人转能够走得更远、更好。参考文献1孙红侠,刘文峰.二人转的起源J中国戏曲学院学报.2006,27(1)2李微.东北二入转史M.第一版.长春出版社.19903杨朴.二人转的文化阐释M.第一版.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4杨朴.关于东北文化研究的若干思考J第五版.吉林日报一东北风周刊.20045杨朴.二人转与东北民俗M.第一版.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崔明祥.“二人转”转向何方N.中国文化报.2005-04-017王红萧,王丹.二人转的野性空间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8王红萧.“色语”与“灵语,当下二人转的人性意味J文艺争鸣(艺术卷).2006,69田野.本体意蕴的开掘一一喜剧性在二人转中的运用和发展J戏剧研究.2007,110吴文科.二人转与当代中国的审美文化J北京观察。2005,(4).11赵小波.试论二人转的孤角艺术J戏剧文学,2004,(8).12孙艳红.东北喜剧小品中的二人转现象J.戏剧文学,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