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复苏方案.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594490 上传时间:2025-09-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生儿窒息复苏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生儿窒息复苏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生儿窒息复苏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新生儿窒息复苏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新生儿窒息复苏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新生儿窒息复苏方案共2篇,来源于网络,请务必基于专业及实际。第一篇新生儿窒息复苏方案(NeOnataIResuscitationProgramme,NRP)是针对新生儿窒息采取的系统性救治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以下是其详细方案:初步评估与保暖-初步评估:在婴儿出生后,立即评估其是否足月、是否有呼吸或哭声、肌肉张力是否良好。若婴儿是足月、有呼吸或哭声、肌肉张力良好,则给予正常护理;若其中任何一项异常,需立即进行初步复苏。-保暖措施:新生儿娩出后应立即将其置于远红外辐射抢救台或温暖的环境,头部略抬高,肩部用软枕垫起,使颈部略微伸展,以保持气道通畅。同时,使用预热过的毛巾或

2、薄膜覆盖婴儿,防止热量散失。清理呼吸道-擦干:用柔软的毛巾迅速擦干婴儿全身,包括头部、颈部、躯干和四肢,以刺激婴儿呼吸并减少热量散失。-吸痰:若婴儿有呼吸或仅有喘息,一般无需吸痰;若无呼吸,应先清理鼻腔,再清理口腔,吸痰管不要超过10厘米,吸痰时间不超过10秒,每次更换吸痰管,吸痰与正压通气的间隔不超过30秒。刺激呼吸-弹足底或摩擦背部:若婴儿在清理呼吸道后仍无自主呼吸,可采用弹足底或摩擦背部的方法刺激其呼吸。每次弹足底2次,观察呼吸是否建立。正压通气- 指征:若经上述处理后婴儿仍无自主呼吸或呼吸不规律,或心率100次/分,应立即进行正压通气。- 设备选择:可选择气囊面罩或喉罩气道等设备。气囊

3、面罩使用简单,是较为常用的工具。- 操作方法:将面罩紧扣婴儿口鼻,操作者用示指和拇指呈“C”形固定面罩,中指、无名指及小指托下颌,保持头部轻度仰伸,以保证气道通畅。按压气囊频率为40-60次/分,使胸廓有明显的起伏。胸外按压- 指征:若心率60次/分,在进行充分的正压通气30秒后仍未改善,需同时进行胸外按压。- 部位:双乳头连线与胸骨交界处,避开剑突。-方法:采用双拇指或中、示指按压,按压频率为120次/分,按压深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按压与放松时间比为l:lo按压与通气比为3:1,即每按压3次给予1次正压通气。药物治疗-肾上腺素:若正压通气和胸外按压30秒后心率仍60次/分,可静脉注射或脐

4、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剂量为0.1-0.3mlkg(1:10000稀释度),每3-5分钟可重复一次。-扩容剂:如果怀疑存在低血容量,如母亲有出血、胎盘早剥等情况,可给予扩容剂,如生理盐水或O型血,剂量为IOnIIkg,快速静脉注射。-纠酸剂:一般不主张常规使用纠酸剂,如碳酸氢钠,仅在严重酸中毒且持续不改善时考虑使用。评价与后续处理-评价指标:心率是衡量复苏效果的关键指标,需持续监测。若心率100次/分,提示复苏有效,可停止正压通气和胸外按压,改为继续观察和护理;心率在60-100次/分之间,需继续进行正压通气和胸外按压;心率60次/分,需重新检查气道、通气是否有效,必要时更换正压通气方式或调整按压

5、频率和深度。-后续护理:复苏后需将婴儿置于辐射保暖台上,继续监测生命体征,维持体温、血糖等内环境稳定。若有缺氧缺血性脑病等并发症,需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如亚低温治疗、药物治疗等。同时,密切观察婴儿的呼吸、心率、血压、肤色、血糖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上方案需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在具备相应设备和条件的环境下实施。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孕妇,应在有新生儿复苏设备和专业人员的医院分娩,以确保新生儿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第二篇新生儿窒息复苏是挽救生命的关键操作,必须争分夺秒,遵循国际公认的标准流程(目前主要依据美国心脏协会(AHA)和新生儿复苏项目(NRP)的最新指南,2020年及后

6、续更新)。其核心原则是快速评估、基于评估决策、及时干预,并强调有效的正压通气是成功复苏的基石。以下是标准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方案(ABCDE流程):核心目标:建立和维持有效的通气和氧合,保障循环。一、快速评估与初步处理(黄金60秒)1 .出生后立即评估(5秒内):足月吗?肌张力好吗?有呼吸或哭声吗?如果三个都是“是”,将新生儿放在母亲胸前进行常规护理(保暖、擦干、必要时清理气道、维持体温)。如果任何一个答案是“否”,立即启动复苏流程,并将新生儿移至预热的辐射保暖台。2 .初步处理(同时进行,30秒内完成):保暖:将新生儿置于预热的辐射保暖台上,擦干全身(特别是头部),拿掉湿毛巾。体位:仰卧位,颈部

7、轻度仰伸(“嗅物位”),保持气道开放。避免颈部过度后仰或前屈。清理气道(必要时):口鼻吸引:如果新生儿有明显分泌物阻塞气道(如胎粪污染且无活力)或影响通气,进行吸引。先口后鼻。原则:仅在必要时、动作轻柔、时间短(10秒)。过度吸引可能导致心动过缓或喉痉挛。胎粪处理:不再常规对羊水胎粪污染的新生儿进行气管内吸引。重点评估新生儿活力:有活力(呼吸有力、肌张力好、心率100次/分):常规护理。无活力:立即移至辐射台,由熟练人员快速进行喉镜检查并用胎粪吸引管直接气管内吸引。擦干、刺激:彻底擦干身体(刺激作用)并拿走湿布。如果仍无有效呼吸,给予额外的触觉刺激(如轻拍足底或摩擦背部)1-2次。避免过度或有

8、害刺激。3 .再次评估(30秒完成初步处理后):评估呼吸(呼吸频率、深度)和心率(最重要指标!)。首选听诊心尖部或触摸脐带根部搏动计数心率(6秒内的心跳数乘以10)o脉搏血氧仪应尽早(生后2分钟)应用,探头置于右手腕/手掌(导管前),监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二、决策与行动(基于呼吸和心率评估)A(Airway-气道):确保气道开放(维持正确体位)。B(Breathing-呼吸):提供正压通气。指征:呼吸暂停或喘息样呼吸。心率100次/分。尽管吸氧,仍持续中心性青紫(血氧饱和度未达到目标范围)。操作:设备:使用自动充气式气囊(带储氧袋)或组合复苏器(推荐,能提供更稳定、可调节的PEEP和吸气峰压)

9、面罩选择:大小合适,覆盖口鼻但不遮盖眼睛或超过下颌。压力:初始压力通常需要20-25cmH2O(有时可达30CmH20)才能有效通气。首次通气常需较高压力打开肺泡。之后维持压力在20cmH20左右,以看到胸廓起伏(像叹息一样)为准。避免过度通气。频率:40-60次/分(“呼吸-呼吸-呼吸暂停”口令)。氧浓度:足月儿:开始使用21%氧气(空气)。早产儿(35周):开始使用21%-30%氧气。根据脉搏血氧仪监测和生后时间调整氧浓度,使血氧饱和度逐渐达到目标值(见下表)。避免高氧血症,尤其是早产儿。如果使用空气复苏,心率在90秒内无改善或持续低,应提高氧浓度至IO0%。评估通气效果:心率上升是通气

10、有效的最重要标志!观察胸廓起伏(适度)。听诊双肺呼吸音(对称)。肤色改善。矫正通气步骤(如心率不升):M-Maskadjustment(调整面罩):确保密封良好。R-Repositionairway(调整体位):重新摆“嗅物位”。S-Suction(吸引):必要时清理口鼻分泌物。0-Openmouth(张口):稍微张口并下颌前推。P-Pressureincrease(增加压力):适当增加通气压力(每次增加5CmH20,不超过40CmH20)。A-Alternativeairway(替代气道):考虑气管插管或喉罩气道。C(Circulation-循环):胸外按压指征:在进行了30秒有效的正压通气

11、最好使用100%氧气)后,心率仍60次/分。操作:位置:胸骨下1/3(两乳头连线下方,避免剑突)。手法:双拇指法(环抱胸廓)优于两指法(更省力、效果更恒定)。深度:胸廓前后径的约1/3深度。按压:通气比:3:1(即3次按压后1次通气)。频率:每分钟120个动作(即90次按压+30次通气一2秒完成3次按压和1次通气)。协调:按压和通气必须协调,避免同时进行。按压者喊口令“2-3-呼吸”。评估:按压开始后约60秒(即2个完整的30秒周期),停止按压6秒评估心率。心率60次/分:停止按压,继续正压通气(40-60次/分),直至心率100次/分且有效自主呼吸建立。心率60次/分:继续按压+通气,并进

12、入药物(D)步骤。D(Drugs-药物/建立血管通路)指征:在继续有效的正压通气(IO0%氧气)和胸外按压30秒后,心率仍60次/分。建立血管通路:首选脐静脉置管(快速、可靠)。紧急情况下可考虑骨髓内通路(10)。首选药物:肾上腺素剂量:静脉/骨髓内:0.01-0.03mg/kg(1:10,000溶液:0.1-0.3mlkg)o气管内:不推荐作为首选途径!如果气管内给药是唯一途径,剂量为0.05-0.1mg/kg(1:10,000溶液:0.5-1mlkg),但效果不确定,需尽快建立静脉通路。给药速度:静脉/骨髓内快速推注(1秒内)。重复给药:每3-5分钟可重复一次,剂量同前。扩容剂(生理盐水)

13、指征:怀疑有失血/休克(如胎盘早剥、脐带断裂、胎儿苍白、对复苏反应不佳、脉搏微弱)且心率对复苏无反应。剂量:10mlkg0途径:脐静脉。速度:5-10分钟以上缓慢输注。快速输注对早产儿有害。其他药物(非常规):如纳洛酮(逆转阿片类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不推荐在产房初始复苏中使用,重点永远是支持通气。碳酸氢钠、阿托品等在新生儿复苏中基本无地位。E(Evaluation-持续评估)整个复苏过程中,必须持续、快速、准确地评估心率、呼吸和血氧饱和度。每一个步骤(通气、按压、给药)后,都要在适当时间点(通常是30秒或60秒)暂停评估反应(主要是心率)。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继续当前步骤、升级措施还是降级措施

14、三、特殊情况考虑1 .早产儿(37周):体温管理:额外注意保暖(使用塑料袋/包裹、增加环境温度、预热转运暖箱),避免低体温。氧浓度:起始21%-30%,根据血氧仪调整,避免高氧损伤。通气:使用组合复苏器更佳,精确控制压力,避免肺损伤(气压伤/容积伤)。考虑使用呼气末正压。避免过度通气/过度膨胀。脑保护:动作轻柔,避免血压剧烈波动。延迟脐带结扎(DCC):对不需要复苏的早产儿,推荐生后30-60秒后再结扎脐带。2 .先天性膈疝:避免面罩正压通气(可能使肠管充气加重压迫)。立即气管插管,插入胃管减压,紧急处理。四、复苏后护理成功复苏后(心率NloO次/分,有自主呼吸,肤色转红),仍需密切监护(心

15、率、呼吸、血氧、血压、体温、血糖、意识状态)。根据情况给予氧疗(滴定至目标氧饱和度)。监测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低血糖、低血压、惊厥、急性肾损伤、缺氧缺血性脑病、肺损伤)。稳定后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继续治疗。与家长充分沟通病情。五、重要原则与注意事项1 .团队合作:复苏需要训练有素的团队(明确分工:指挥者、通气者、按压者、给药/记录者、计时者)。2 .有效通气是关键:大多数窒息新生儿仅需有效通气即可恢复。3 .准确评估心率:是决策的核心依据。4 .避免过度干预:不必要的吸引、高浓度氧、过高通气压力可能有害。5 .维持体温:低体温会恶化窒息和酸中毒。6 .脉搏血氧仪:是指导氧疗的必备工具。7 .记录:详细记录事件时间、评估结果、干预措施及反应。8 .定期培训与演练:所有参与新生儿接生和复苏的人员必须接受正规NRP或同等标准培训并定期复训,保持技能熟新生儿目标氧饱和度(生后时间):生后时间(分钟)I目标氧饱和度(Sp2)60%-65%65%-70%70%-75%I4I75%-80%II5I80%-85%IIIOI85%-95%I重要提示:本方案基于当前国际指南,但具体操作应结合当地医疗机构的规程和资源,并在有资质医师指导下进行。新生儿复苏是一项需要专业技能和团队协作的高风险操作。强烈建议所有相关医护人员参加正规的新生儿复苏课程(如NRP)并获得认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儿科学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