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汇报】20XX年5月党员思想汇报《历史在眼前,革命在心中》.docx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849836 上传时间:2018-11-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汇报】20XX年5月党员思想汇报《历史在眼前,革命在心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思想汇报】20XX年5月党员思想汇报《历史在眼前,革命在心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思想汇报】20XX年5月党员思想汇报《历史在眼前,革命在心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汇报】20XX年5月党员思想汇报《历史在眼前,革命在心中》.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20XX 年 5 月党员思想汇报历史在眼前,革命在心 中1 特征码 cpfpXMkvqwfbKVWVtbsd 敬爱的党组织: 昙华林历史街区位于武昌老城区东北部。主要指东起中山路, 西至得胜桥,包括昙华林、戈甲营、太平试馆、马道门、三义 村以及花园山和螃蟹甲的两山在内的狭。昙华林历史街区北临 沙湖,为花园山、凤凰山、螃蟹甲三山环抱。武昌老城沿螃蟹 甲山脊而建,昙华林依城墙而展开,一湖三山的自然景观与武 昌老城相得益彰,构成了集自然、历史、人文、艺术等特征于 一体的“湖山城街巷建筑”的街区结构。 昙华林街呈东西走向,全长 l,220m,宽 3-5m。抗日战争前, 这里包括三条街,从得

2、胜桥到马道门,叫游家巷,从马道门到 戈甲营,叫正卫街,正卫街以东叫昙华林,l946 年,将游家巷, 正卫街,昙华林合并,统称为昙华林。l966 年改名为反帝街, l972 年恢复为昙华林,沿用至今。昙华林是一条偏离闹市的街 区,它的南面是花园山,东北面螃蟹甲,两山排,昙华林穿 过其间,两侧的房屋,有的建筑在山麓,有的依山建筑,因此 可以看到房屋的重叠,楼阁的参差,山麓房屋,梧桐小院,条 石台阶,多处可见,形成昙华林历史街区的特色。 第 2 页 昙华林历史街区作为武昌老城区的一条老街区历史底蕴丰厚, 一百多年的搓拓岁月,纪录了辛亥革命、*建党建团、抗日战 争三个时期历史风云。昙华林聚集了数十处百

3、年以上的近代历 史建筑。而这些建筑所蕴含的文化内容涵盖了武汉近代众多历 史事件:中国第一座公共图书馆和图书馆学科诞生于此, 武昌 首义的火种在这里孕育,抗战时期“政治部第三厅”在此掀起 全国民众的抗日热潮, 这些建筑虽经百年风雨,但基本风貌未 有大的改变,林则徐、张之洞、刘静庵、陈独秀、郭沫若、贺 龙等一大批历史人物都在昙华林留下了历史的痕迹,更有邵伯 昌、徐源泉、夏斗寅等的公馆保存至今,它们以实物的历史标 本形式,显示着城市厚重的历史文脉。昙华林街区它们以实物 的、活生生的历史标本形式伫立在那里,形象地展示着中国近 代革命史、教育卫生史、中外文化交流史、建筑史、宗教文化 史和武昌城邑文明史,

4、内涵如此深厚且密集,资源如此丰富又 集中,这不仅为武汉其它城区所没有,在全国也属罕见。 解放前昙华林曾有“租界”之称,自近代汉口开埠后,美国圣 公会、英国伦敦会、瑞典行道会、意大利圣方济各会等各国势 力强大的宗教组织,都曾选择这里修建教堂,传布教义。如今, 这其中的有些教堂仍在发挥功能,有些教堂则遗迹犹在。从戈 甲营 44 号有一座基督教崇真堂,这是基督教英国伦敦会的杨格 非牧师于 1865 年主持兴建的,它是产生在武昌的第一座基督教 堂。1924 年维修改造后保存至今,已经有 130 多年的历史了。 第 3 页 穿过昙华林街一个完全中式的门牌坊,一组北欧风情的建筑, 这就是基督教瑞典行道会于

5、 1890 年建在武昌的传教基地。现在 的这个大院,仍然保存着当年的大门楼、主教楼、领事馆和神 职人员用房等,武昌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外国领事馆-瑞典领事 馆也依然得以保存。 在湖北中医学院内,有一幢希腊神庙式的 建筑,这是基督教美国圣公会于 1871 年在这里兴建的圣诞堂。 在花园山上,至今还保存有四座西式建筑, 1928 年由武昌主 教艾原道创设的“育婴堂”大楼。屹立在花园山上的万婴墓碑, 是帝国主义虐杀中国儿童见证;1880 年主教江成德设计修建的 主教公署大楼; 1891 年建成的花园山天主堂,教内称为圣家 堂; 1888 年天主教嘉诺撒仁爱修女会建的一座小教堂。 帝国主义还在这里进行文化

6、渗透,早在清代同治十年(1811 年)教 会在今昙华林东头的湖北中医学院所在地,就是原基督教美国 圣公会 1871 年创办的文华书院,它是外国教会在武汉最早开办 的学校。1903 年,文华书院形成小学、中学、大学三部,1909 年正式成立文华大学及附设文华中学。1924 年,在文华大学的 基础上,这里建成了华中大学。1952 年院系调整后,华中大学 成为现在的华中师范大学的前身之一,文华中学迁到粮道街演 变为武汉市第 33 中学。除了学校。国外教会组织还在这里创办 了近代早期医院。现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即是原基督教英 国伦敦会所办的仁济医院和意大利圣方济各会所办的圣约瑟医 院合并而成。现在修

7、建于 1895 年的老仁济医院是武汉乃至在全 第 4 页 国都少见的近代早期医院建筑群。在仁济医院之前,1878 年, 这里同时创办了武昌仁济男医院和武昌仁济护校,1880 年,武 昌仁济女医院也在这里创办。 昙华林历史街区又是一条富有革命意义的街。昙华林一带是辛 亥革命的摇篮之一。今昙华林小学隔壁曾是熊十力先生创办的 反清革命团体“黄冈军学社”的遗址,花园山南麓有革命先驱 吴禄贞先生领导的“花园山聚会”遗址和刘静庵先生领导的日 知会旧址。昙华林 32 号早年曾是共进会领导人刘公在正卫街的 公馆,就在这幢老房子里,刘公领导赵师梅等湖北工业中学堂 的三位青年学生,成功地设计制作了辛亥革命军旗“九

8、角十八 星旗”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军歌也产生在湖 湖北工业中学堂的校园内。在今花园山南麓的“圣约瑟学堂” 旧址上,是 1906 年刘静庵领导的反清革命团体日知会的所在地。 现在,日知会当年的大门、水井和韦棣华女士创办的我国第一 所图书馆专业学校的老校舍都还保留完好。南昌起义前夕,贺 龙的军部曾设于此,周恩来代表*与贺龙在这里进行了历史性 会谈后,贺龙遂率部到南昌,与周恩来一起发动了南昌起义。 “文革”结束后,贺龙的夫人及子女曾到这里凭吊,并说,这 第 5 页 里是贺龙革命生涯的重大转折点。昙华林的文华老校园还是陈 独秀在武汉最早传播*革命火种的地方。1920 年 2 月 4 日, 陈独秀应文

9、华大学聘请,从南京到武汉,下榻在文华大学文学 院,第二天他在公书林礼堂发表演讲,题目是社会改造的方 法与信仰 。第三天,陈独秀又在同一地点作了知识教育和感 情教育问题的演讲。 在武汉市第 14 中学校园中遗存有一幢民国早期建的小楼, 1938 年曾被用作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机关的办公 场所,见证了以郭沫若、阳翰笙、胡愈之、田汉、洪深、冼星 海等为首的全国文化界名流云集于此团结抗战的历史。如今, 昙华林一带还保留有几处辛亥名人故居的痕迹。昙华林 141 号 大院中,从东头算起,一是邵伯昌的老房子(可惜这排房子被 毁) ,二是徐源泉公馆,三是夏斗寅公馆。仁济医院旧址的两边, 曾是老同盟会

10、员陈时先生的故居,他既是辛亥革命的名人又是 著名的教育家。在昙华林小学的背后,号称“湖北三怪”之一 的辛亥名人石瑛先生的公馆,当年董必武和陶铸同志就是在这 座院子里,与石瑛先生一起商订了国共两党开办汤池训练班的 事宜。从昙华林走出去的革命前辈,曾在这里慷慨激昂,曾在 这里精心谋划,也曾在这里定居生活。他们的名字,个个让今 人仰慕,个个令史册生辉。 或许现在的昙华林只看得到道,又或许被各种各样的艺术馆美 术馆图上了一层艺术的颜色;或许那些老建筑都经过大翻新, 第 6 页 又或许那些名人故居被用做了各种店面,但是无论它怎样改变, 历史的风尘却是真真实实地在那里存在过,历史的印记也保留 到了现在。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昙华林呈现给我们的历史,更应 该从中体会的是这些历史背后的那份深深的革命情怀。 汇报人:资料库网 20XX 年 5 月 2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