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汇报】对“中国战场决定性地位”思想汇报.docx

上传人:西安人 文档编号:895675 上传时间:2018-11-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汇报】对“中国战场决定性地位”思想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思想汇报】对“中国战场决定性地位”思想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思想汇报】对“中国战场决定性地位”思想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汇报】对“中国战场决定性地位”思想汇报.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对“中国战场决定性地位”思想汇报1 特征码 aqGYOBsxDCiZpSlkaryb (一) 中国人民的关内战场(通常也称中国战场)、苏联红军的满洲战 场和美、英等国武装力量的太平洋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三大组成部分。虽然亚太各国人民都为击 败日本军国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是平等的成员。但在军事上毕 竟有主次之分,何者是主战场?一直是“二战”史学界热烈争论 的问题。 近年来,国内学者大多数坚持“中国主战场说”,其理由大致有 以下几条: 一、中国作战时间最长,从“七七事变”算起,有 8 年之久,若从 “九一八”算起,则长达 14 年。 二、中国军队牵制了日本陆军

2、的主力,既使其无法北侵苏联远东,又 削弱了南进东南亚的军力。 三、中国歼灭日军的人数最多,战绩超过美军和苏军。 四、中国人民在战争中蒙受了巨大的人员牺牲和财产损失。 第 2 页 笔者认为,上述四大论据中,第三条存在着明显的漏洞,缺乏严密 性和说服力。第一、二、四条虽然本身是正确的,但却不是欲得 结论的必备条件。退一步说,即使四项论据均能成立,亦不足以 论证“中国关内战场是主战场”的观点,因为是不是主战场,关 键在于看它是否具有构成主战场的基本特征。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反法西斯各国对日作战的总政治,是力图迫 使日本无条件投降。为达成这一目的,必须实施一系列战争行为。 笔者认为,主战场应当是主要战

3、争行为的发生地域,它应具有如 下基本特征:汇集了敌对双方武装力量的主力,一系列战役直接 反映了国家军事力量最精锐部分的较量,其结果既能对辅助战场 产生影响力,同时又决定着而不仅仅是影响整个联盟战 争的成败。例如,苏德战场被公认为是欧洲战场的主战场,其最 基本的依据是,苏德两国各以倾国之师相搏,德军四分之三的兵 力是在苏德战场上被歼的。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柏 林等战役的胜利,直接导致了法西斯德国的覆灭,对欧洲战场乃 至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产生了无法替代的决定性影响。 由此,同样可以作出这样的推断: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应 当是消灭日本武装力量主力的战场。即使某个战场拥有若干一 般

4、特征,但若不具备根本特征即没有在战场上取得彻底击败 日本战争机器的决定性军事胜利,便不能算作是主战场。 第 3 页 (二) 众所周知,日本武装力量由陆军和海军两大军种组成,航空兵分 别隶属于两大军种。与其他列强不同的是,日本海军在实践国家 军事学说的战略作用上,往往比陆军有着更重要的价值。其一, 作为海岛国家的日本,历来侧重发展海军,明治维新以来未曾有 过丝毫的松懈。20-30 年代,为了建成“一支能与美国相对抗的 海军”,日本将其舰艇总吨位扩展至 100 多万吨,跃居世界第三 位,是一支有着强大突击力的现代化作战力量。在此过程中耗费 了巨额资金,有时甚至不惜割舍陆军的建设经费。以 1918-

5、1937 年为例,日本海军预算实际上一直高于陆军,个别年度甚至约为 陆军预算的两倍。1 其二,从历史上看,日本海军在甲午战争中 的黄海大海战、日俄战争中的日本海大海战,比其陆军同时间的 满洲旷野之战,对于两次战争的最后成败更具有一锤定音的意义。 1941 年日本一搏国运的珍珠港事件也是以海军突击的形式发动 的。其三,太平洋战场上海空战役所能带来的军事、政治后果, 远远超过亚洲大陆上的陆军战役。由于日本海军在中途岛、所 罗门群岛、马里亚纳、菲律宾、塞班岛、硫磺岛、冲绳岛等战 役中大败,以及数百万吨海运船只无法弥补的损失,2 日本世界 性军事大国的地位受到了根本性的动摇。1945 年 8 月盟军本

6、土 登陆在即,严重地威协着日本国家政权的生存,从而最直接地促 成了日本的投降。(需要指出的是,当时中国和苏联的海上力量 第 4 页 都很薄弱,即使能够全歼日本在亚洲大陆上的陆军,也没有在日 本本土登陆的能力。)其四,和海军日新月异的状况相反,自日俄 战争后,日本的陆军建设出现了明显的停滞趋势,停滞导致的落 后到三、四十年代已基本形成。和半封建、半近代化的中国国 民党部队相比,近代化的日本陆军自然高出一筹,但若置身世界 列强,和英、美、苏、德等国现代化陆军相比,则无可争辩地显 示出整体、全面的滞后。3 由此,笔者认为,日本海军是日本军 事力量的核心,承担了战争的首要重担。不消灭它庞大的海军, 要

7、赢得战争是一种奢望。对日本来说,一旦其海军悉数被歼,即 使陆军主力犹存,有五、六百万之众,亦难继续战争,日本的最后 败降即出于此。 显然,在界定“日本武装力量主力”时,不能紧紧局限于陆军,还 应将更重要、更强大的海军兵力考虑在内。事实是,中国关内战 场和满洲战场对消灭日本海军贡献甚微。中国海军在抗战爆发 时总吨位仅 5.6 万吨,只及日本的二十分之一,并很快丧失殆尽。 苏联海军的主力在欧洲,其太平洋舰队兵力单薄。与之对阵的日 军“中国方面舰队”和“松花江区舰队”亦长年保持在数万吨 左右,战争中几乎没有损失过巡洋舰以上的舰种。日本绝大多数 的主力舰艇在“联 第 5 页 联合舰队”的编成内,它们是

8、被以美国为主的盟国武装力量在太 平洋战场上歼灭的。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损失的主力舰艇具体 如下:4 战列舰:金钢(32156 吨)、比睿(32156 吨)、榛名(32156 吨)、 雾岛(32156 吨)、扶桑(34700 吨)、山城(34700 吨)、伊势 (36000 吨)、陆奥(39130 吨)、日向(36000 吨)、大和(64000 吨)、 武藏(64000 吨)。巡洋舰:龙田(3230 吨)、天龙(3230 吨)、球 磨(5100 吨)、多摩(5100 吨)、木曾(5100 吨)、大井(5100 吨)、 长良(5170 吨)、名取(5170 吨)、鬼怒(5170 吨)、由良(5170

9、 吨)、 夕张(2890 吨)、五十铃(5170 吨)、川内(5195 吨)、阿武隈 (5170 吨)、神通(5195 吨)、那柯(5195 吨)、古鹰(7100 吨)、 加古(7100 吨)、青叶(7100 吨)、衣笠(7100 吨)、那智(10000 吨)、羽黑(10000 吨)、足柄(10000 吨)、爱宕(9850 吨)、鸟海 (9850 吨)、摩耶(9850 吨)、最上(8500 吨)、三隈(8500 吨)、 铃谷(8500 吨)、熊野(8500 吨)、利根(13320 吨)、筑摩(13320 吨)、香取(5890 吨)、鹿岛(5890 吨)、香椎(5890 吨)、阿贺野 (6652

10、 吨)、大淀(8161 吨)、能代(6652 吨)、矢矧(6652 吨)。 日本近现代史辞典,东洋经济新报 1978 年发行,第 909 至 912 页。就此问题,笔者撰有长文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陆军力 第 6 页 量的滞后,未刊。1937 年日本约有航运船只 400 万吨,1941 年 增至 700 万吨。太平洋战争中,主要由于美军的轰炸和潜艇攻击,船 损率达 80%。(参见中国近代舰艇工业史料集第 99 页,上海 人民出版社 1994 年 10 月版。)参见【日】中原茂敏:大东亚 补给线,解放军出版社 1984 年 12 月版,第 46、47 页。 航空母舰:赤城(36500 吨)、加贺(3

11、8200 吨)、龙骧(10600 吨)、 苍龙(15900 吨)、飞龙(17300 吨)、瑞凤(11200 吨)、翔鹤 (25675 吨)、大鹰(17830 吨)、瑞鹤(25675 吨)、祥凤(11200 吨)、 云鹰(17830 吨)、飞鹰(24140 吨)、冲鹰(17830 吨)、千岁 (11190 吨)、海鹰(15400 吨)、神鹰(17500 吨)、千代田(11190 吨)、大凤(29300 吨)、云龙(17480 吨)、天城(17480 吨)、信 浓(62000 吨)。 至于日本陆军,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战场一直抗击着日本陆 军的主力。但在此之后,确切地说只是抗击了其陆军主力之一部

12、,有 着庞大兵员的另四大主力“关东军” 、 “东方军” 、 “第一总 军”(部署在日本本土)、 “第二总军”(部署本土)并不用于中国 关内战场。而此时,美、英盟军同样抗击着一个陆军战略军团 “南方军”,并使其在战争中遭到重创,因此仅就陆上作战而 言,太平洋战场并不逊色。以下是“1937 年至 1945 年日本陆军 步师团兵力分布情况简表”1。年 月日军步兵师团总数中国关 第 7 页 内百分比满洲东南亚及南太平洋朝鲜日本国内台湾及冲绳 1937 年 7 月 1742111937 年末 241667%5121938 年末 342471%8111939 年末 412561%9251940 年末 49

13、2755%11291941 年 12 月初 512243%1310241942 年末 582339%1415151943 年末 702333%1523271944 年末 992525%103821861945 年 8 月 1682615%22449598 据上表可知,中国关内战场上的日军师团,在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通常占其总数的 50%以上,最高曾达 71%。此 后几年连年下降,1944 年占 25%,居第二位。1945 年仅占 15%,居 第三位。由此可见,自 1943 年末起日本陆军主力的部署重心已 开始转向南太平洋和日本本土。总而言之,美、英盟军歼灭了几 乎全部的日本海军,并重创了“南方军

14、”;苏军歼灭了关东军;中 国军队牵制了“中国派遣军”,并派出部分军队到东南亚对“南 方军”作战。 (三) 为了论证中国战场的战果要大于其它两个战场,某些学者通常引 用下面三个数字: 一、据日林三郎著太平洋战争中的日本军队称,太平洋 战争期间,日军在西南太平洋和东南亚地区被美、英等国军队击 毙和死于伤病者约 89 万人。 二、据林三郎的关东军和苏联远东军称,关东军 1945 年 8 第 8 页 月在满洲战场被苏军消灭共达 67.7 万以上,其中战死者约 8.4 万人。2 三、据 1945 年延安总部公布的材料,八年抗战,中共领导的各类 武装力量共歼日军 527422 人。3 又据蒋纬国总编:抗战

15、御侮 称:国民党军共歼日军 859626 人。两者总计共歼日军近 140 万 人。4 R 笔者认为,这样的论证方式存在着重大的缺陷,颇有断章取义之 嫌。就第一条而言,89 万人仅指的是日军在“西南太平洋和东 南亚地区”的损失,并未包括日本本土的伤亡,而日本本土也属 于太平洋战场的区域之内。若将日本本土的数字也包含在内,日 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人员总损失必将位居首位。另据日本方面 的统计数字,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共死亡军人约 200 万人, 其中死于中国关内战场为 45.5 万人。(参见中原茂敏:前引书第 1、第 332 页)。 抗战御侮第 10 卷,台湾,1978 年,第 45 页。 中国抗日

16、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系年要录,统计荟萃,海军 出版社,1988 年,第 479 页。 关东军和苏联远东军,吉林人民 出版社,1979 年,第 201 页。引自侵华日军序列沿革第 271 页,解放军出版社 1987 年版。 第 9 页 还有一些学者则有意无意地将第二、第三条的两个数字相加,声 称日军在中国领土上总共损失了约 200 万人,这显然也是不妥的,因 为“中国领土”和“二战”史研究中使用的“中国战场”这个 概念是有所区别的,后者在地理上指的是山海关以南中国领土。 若将满洲战场的战绩也计算在内,岂非贪苏军之功。 此外我们还应看到,人数也只是计算战果大小的参数之一,还有 一个物的因素。衡量海

17、军战果最主要是计算“物”舰艇。 因此,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将人和物综合起来考察,然后再就各战 场进行比较。众所周知,自 19 世纪下半叶起,由于军事科学技术 的迅猛发展,武器因素在战斗力中的比重不断提高,相应地,人力 比重急剧下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这种趋势更为明显。一艘数 千、数万吨的巡洋舰或航空母舰。常常凝结着国家的最高科技, 虽船载不过千百人,但作为一种强力突击兵器,若折合战力恐怕 不会亚于数万陆军官兵。 (四) 就对日作战的军事技术水平而言,太平洋战场无疑是最高的。虽 然中国的抗战具有反侵略的正义性质,并且采取了切合实际的持 久、消耗战略,但充其量只是一场近代水平的战争,绝不可与太 第 1

18、0 页 平洋战场上大量飞机和舰艇的现代化海空立体作战同日而语。 一个工业落后的国家是不可能在现代世界大战中占据主导地位 的,也很难有自己真正独立的世界军事战略。 日本派驻关内的中国派遣军长年保持在 60 万到 80 万人之间,仅 在最后一年才骤增至 105 万。这个数字相对于关内辽阔的中国 大地、最高可达 540 万人的国民党军队和当时西方的战略战役 水平来说,是相当有限的。研究“二战”史的学者都知道,日本 陆军缺乏实施现代化战役的技能。具体来说,就是坦克(快速集 群)的大规模深远突击、步兵的摩托化、炮兵的大量集中和机动 等。换言之,那种源于 30 年代、大战期间流行于欧洲、北非战 场的机械化

19、、高速度、大纵深的合围战役,是日军不具备的。尽 管它几乎在所有针对中国国民党军队的战略性进攻战役中以少 胜多,但那充其量“只是现代科学化战争的微弱摹仿而已”,战 役本身的质量并不高。其进攻战役的基本布势,是由“军”级军 团在航空兵的掩护下,集中大部分兵力猛攻敌方战线的某一部分,实 行中央突破。由于动作比较呆板,进展目标固定而有限度,正面 攻击一般没有伴之于两侧的掩护,也未向敌方两翼同时实施快速、 深远的钳形迂回,所以国民党军队大都可以在遭受突击的情况下,从 容撤出基本兵力,免遭合围。 尽管面对的是帝国主义国家中的一支二流陆军,但由于中国国力 第 11 页 的孱弱和军事水平的低下,中国军队也仅能

20、对其实施牵制作战, 无力采取歼灭行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党战场更是表现消 极,战略上形成了对盟国战场的严重依赖。严格意义上说,中国 国民党军队从未对日本占领者实施过一次重大的战略性进攻战 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八年间虽然通过游击战取得了 很大成就,卓有成效地占据了广大的农村地区,并将敌人紧紧地 压缩在重要城市和交通线一带,但也没有对日军的战略战役军团 军、方面军,实施过歼灭性的打击。当 1945 年 8 月日本投 降时,“南方军”和“关东军”俱遭重创,建制残缺不全,但同时 的“中国派遣军”战略布势却基本完备,师团以上的建制从未遭 到过全歼。 众所周知,是否能整建制地消灭敌人的战术兵

21、团乃至战略军团, 是现代军事学衡量战争水平的一个重要志。 (五) 中国军民虽然抗战最久,但时间长短尚不足以论证“中国主战场 说” 。以欧洲战场为例,英、法对德作战长达 6 年(1939 年 9 月 始),苏联不过 4 年(1941 年 6 月始),但没有人会认为英、法的 西线是欧洲的主战场。 第 12 页 有些学者在讨论中国战场的牵制作用时指出,由于中国战场牵制 了大量日军,有力地支援了苏联的卫国战争和美、英的太平洋战 争。他们引用美国总统罗斯福的话: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中国的 抗战,会有多少日本兵冲向东南亚,又会有多少日本兵冲向中东, 他们将会与德军会合。 这种说法固然不错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

22、,盟国间的支援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的。一 些学者不应该片面地单提我国抗战对别国的帮助,而忽视别国对 我国的贡献。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侵华日军有许多部队南调,从 而减轻了中国战场的压力。再以“关东军”为例,尽管它始终部 署在中国土地上,但其战略上的真正对手并非是中国的军事力量 (如东北抗日联军),而是苏联的远东部队。 “二战”期间,苏联远 东军一直对日本“关东军”拥有军事优势,即使在 1941 年 12 月 德军逼近莫斯科的时候也是如此。如果不是苏联一直在“冷战” 中遏制着关东军,使其有所忌惮,那么“关东军”主力一旦入关, 必将形成攻占中国战时首都重庆的现实威协,其后果将不堪 设想。最好的例证是

23、1944 年的豫湘桂战役,日军“中国派遣军” 第 13 页 仅拼凑了 14 万人,便轻易地从河南洛阳打到了贵州独山。 中国八年抗战的损失确实在亚太各国中位居首位,人员伤亡 3000 万,物资损失 600 多亿美元,是受日本军阀戕害最重的国家。 (对日作战中,美军伤亡 32 万人,苏军伤亡仅 3.2 万人)然而,衡 量一个战场的地位主要还不在于它自身的损失,而是歼敌的成绩。 苏德战场的作用之所以是第一位的,主要不是因为苏联在战争中 牺牲了 2000 多万人,更重要的是苏军歼灭了 1000 个德国师,并 且攻战了柏林,在政治、军事和法律上毁灭了希特勒德国。 总而言之,笔者认为,尽管中国军民坚持了 8 年抗战,并有 4 年是 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下单独作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和人类 正义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从大战的整个进程和现代军事 学的自身规律来看,太平洋战场无疑起到了摧毁日本军国主义的 决定性作用,这是任何其它战场难以企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