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编号:2-2黄淮学院建工学院建筑设计任务书、设计任务名称:小厂房改造、目的与要求:通过设计,了解建筑的生命周期概念及建筑资源的再生利用;通过设计,理解与掌握不同功能建筑的共性与个性;通过设计,培养解决建筑功能、技术、建筑艺术等相互关系和组织空间的能力;通过设计,理解室外环境的设计原则和建立室外环境设计观念;通过设计,了解和自觉运用国家有关法规、规范和条例。三、设计任务概述:驻马店市是位于河南省南部的一座新兴城市,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较快,原有城区容量有限,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 老城区的生产型企业将有计划、 有步骤的外迁到产业园区。现有一企业外迁之后准备扩大生产规模,老厂区的二层厂房拟进行
2、改建。 要求在不改变原有结构形式的情况下进行改建,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加新建部分,具体情况见原厂房图纸。四、建筑组成:1.概况本设计方案建设场地为驻马店市内,方案要具有创新精神,注重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提倡采用新技术、新材料,符合现代化建筑的发展方向,具体要求如下:充分调研旧厂区周边建设状况,切合所在区位合理定位该改建项目的具体方向。在不改变旧厂房结构的情况下,合理利用现有建筑提供的基础条件,精心设计建筑的功能及空间,发挥旧建筑的功用价值。该改建项目要求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自己对建筑的理解, 根据旧厂区的现状结合城市的发展情况,合理确定该旧厂区改建方案。场地特征:基地内部场地地势总体较为平缓
3、局部略有起伏;建筑规模a.总用地面积:6490 itf左右(见原始地形及红线);b.总建筑面积:约 4500 m(可据设计适当调配土 10%;c.设计规模:总藏书量:30万册,阅览总席位:600座;d.建筑层数:由设计者根据设计需求自定;e.其它经济技术指标据设计确定;2、功能及面积要求:房间分类及名称数量(间)建筑面积(m2)备注门厅150含展览、宣传、新书陈列等公 共读者休息处/读者沙 龙350含小卖(吧台)、咖啡座、加工间等 可根据需要分散或集中设置用日小不1房借阅出纳处1250口单独设置,也可合并设置咨询室1普通阅览室2共300阅专业开架阅览室2共300期刊阅览室180览电子阅览室1
4、80专业研究阅览室420/间用含大型视听室1 间(150-200m2)(可同、视听小间 3间(20m2 1间(30m2)、储藏及目房视听资料室300日作为子/卜报告厅; /同卜中心控制室 录出纳室(45m2)书藏书库设基本书库300 m2以上,为夹层设计,600其余书库部分分配到阅览室库采编部150包括验收、登录、分类、编目、加工等文印装订室140信中心机房1100息计算机室一1100中值班室130心储臧室130用 房中心控制室含机房管 理室180办 公 及 辅 助 用 房办公室230会议室1150美工室150配电室150消防控制中心150厕所、走道、楼梯等自定厕所按男女使用人数各半考虑。男每
5、60人设置大便器1个、小便器2个;女每 30人设置大便器1个。注:以上各功能部分房间面积均允许上下10%勺浮动,另应根据需要设置门厅、 走廊、楼梯、厕所及其它必要辅助功能部分,但不能突破前述总面积要求。3.设计要求1)图文信息中心功能宜与场地及周边原有活动结合,解析不同阅览人群特征,通过建筑形态、空间、流线设计,强化场所氛围与情景塑造;2)设计方案应有效解决各功能模块的空间组构关系,妥善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紧扣“再生”的涵义,探索工业建筑改造设计的策略与方法,尊重已有空间秩序,减少改建对 场地及周边自然环境的干扰,对场地景观进行生态化设计;3)结合一项或几项生态和绿色技术深化建筑设计,由此产
6、生示范作用并作为技术研发的载体;(加分项)4)绿化率不低于30%停车位要求地面机动车停车位12辆。应考虑无障碍设计,包括设置残疾人坡道以及残疾人专用厕位、电梯等;5)为实现建筑节能,建议对照我国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 中的4.2.2、4.2.4和4.2.6这三条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注1)五、图纸内容及要求:1、图纸内容总平面图1: 500,表达建筑与周围环境和道路关系。首层平面图1: 200,结合室外环境(包括建筑周围绿地、庭院等外部环境设计,适当布置建筑小品)。其他各层平面图1: 200,进行简单的室内布置。立面图(不少于两个)1: 200。剖面图(不少于一个)
7、1: 200,至少一个剖到楼梯。透视图:至少一张外观透视。设计说明和经济技术指标(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化率等)。2、图纸要求:图幅统一采用 A1(594mm 841mm),可不画图框。图线粗细有别,运用合理;文字与数字书写工整。采用手工工具作图,彩色渲染。(可适当采用电脑表现)透视图表现手法不拘。六、地形图地形图见附页。七、进度安排:第11、12周:一草阶段熟悉设计任务书,收集有关资料,进行初步概念构思,在功能分析、环境分析和建筑认知的基础上,完成总图设计、概念方案,深化构思模型。第13、14周:二草阶段确定发展方案,调整功能与空间,完成平、立、剖面图。第15、16周:三草阶段深化各个部分的设计,完善内外空间与形式。完成定版图。第17、18周:设计完成阶段绘制正图,交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