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老城区应急避险避难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西安人 文档编号:3877858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DOC 页数:75 大小:5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银市老城区应急避险避难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白银市老城区应急避险避难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白银市老城区应急避险避难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白银市老城区应急避险避难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白银市老城区应急避险避难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白银市老城区应急避险避难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银市老城区应急避险避难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白银市老城区应急避险避难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白银市老城区应急避险避难场建设项目白银市老城区应急避险避难场建设项目 可可 行行 性性 研研 究究 报报 告告 白银市老城区应急避险避难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 概概 述述- 1 - 1.11.1 项目概况项目概况- 1 - 1.21.2 项目编制依据项目编制依据- 1 - 1.31.3 编制背景编制背景- 2 - 1.41.4 编制范围编制范围- 4 - 1.51.5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5 - 第二篇第二篇 现状分析及工程建设的必要性现状分析及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6 - 2.12.1 自然灾害发生状况自然灾害发生状

2、况.- 6 - 2.22.2 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7 - 2.3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1 - 2.42.4 本章总结本章总结- 12 - 第三篇第三篇 建设场址及建设条件建设场址及建设条件- 13 - 3.13.1 场址要求场址要求- 13 - 3.23.2 本项目场址选择本项目场址选择.- 14 - 3.33.3 场址条件场址条件.- 16 - 3.43.4 建设条件建设条件.- 18 - 第四篇第四篇 工程方案内容工程方案内容- 19 - 4.14.1 设计总说明设计总说明- 19 - 4.24.2 总平面设计总平面设计- 23 - 4.34.3

3、 建筑设计建筑设计- 25 - 4.44.4 结构设计结构设计- 26 - 4.54.5 给排水设计给排水设计- 29 - 4.64.6 电气设计电气设计- 33 - 第五篇第五篇 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 45 - 5.15.1 成立工作机构,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工作机构,强化组织领导- 45 - 5.25.2 明确目标责任,加强相互协作明确目标责任,加强相互协作- 46 - 5.35.3 加强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加强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46 - 第六篇第六篇 工程招标方案工程招标方案- 48 - 6.16.1 招标方式招标方式- 48 - 6.26.2 招标文件的编制招标

4、文件的编制- 48 - 白银市老城区应急避险避难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6.36.3 资格预审资格预审- 49 - 6.46.4 标底编制标底编制- 49 - 6.56.5 招标招标- 50 - 6.66.6 评标评标- 50 - 6.76.7 授予承包人施工合同授予承包人施工合同- 50 - 6.86.8 招标方案招标方案- 51 - 第七篇第七篇 实施计划实施计划- 52 - 第八篇第八篇 项目建设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建设环境影响评价- 54 - 8.18.1 设计依据设计依据- 54 - 8.28.2 环境现状描述环境现状描述- 54 - 8.38.3 环境影响分析环境影响分析- 54 - 8.4

5、8.4 污染防治与处理措施污染防治与处理措施- 55 - 8.58.5 综合评价与结论综合评价与结论- 56 - 第九篇第九篇 节能方案节能方案- 57 - 9.19.1 概述概述- 57 - 9.29.2 设计依据设计依据- 57 - 9.39.3 设计原则设计原则- 57 - 9.49.4 节能措施综述节能措施综述- 58 - 第十篇第十篇 安全与消防安全与消防- 60 - 10.110.1 安全安全- 60 - 10.210.2 消防消防- 61 - 第十一篇第十一篇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63 - 11.111.1 编制说明编制说明- 63 - 11.211.2 投资

6、估算依据投资估算依据- 63 - 11.311.3 投资估算:投资估算:.- 64 - 11.411.4 资金筹措与运用资金筹措与运用.- 66 - 第十二篇第十二篇 社会评价及可持续性评价社会评价及可持续性评价- 67 - 12.112.1 项目社会评价项目社会评价- 67 - 12.212.2 项目可持续性评价项目可持续性评价- 69 - 第十三篇第十三篇 结论及建议结论及建议- 71 - 13.113.1 结论结论- 71 - 13.213.2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72 - 白银市老城区应急避险避难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 1 - 第一章第一章 概概 述述 1.11.1 项目

7、概况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白银市老城区应急避险避难场 1.1.2 建设地址:白银市老城区原人民健身广场和金鱼公园,位于红 星路以北、文化路以东。 1.1.3 项目业主:白银区人民政府 1.1.4 项目主管单位:白银市发展改革委 1.1.5 建设性质:改建 1.1.6 建设规模:占地面积 50000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4000 平方米, 按照人均安置面积 1.6 平方米计算,可安置 3.1 万人以上,属市(州)建设 的大型救灾应急避难场所。 1.1.7 建设内容:建设应急物资仓库,设置棚宿区、应急停车区、应 急物资供应区、应急饮水区、应急通信报警区、医疗救护区,设置应急救 灾配套设施

8、。 1.1.8 项目建设投资:工程总投资 2500 万元。 1.1.9 资金来源:申请中央预算内资金 1250 万元,自筹资金 1250 万 元。 1.1.10 建设期:2012 年 4 月至 2012 年 12 月。 1.21.2 项目编制依据项目编制依据 白银市老城区应急避险避难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 2 - 1.2.1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甘肃省防灾减灾专项实施规划(甘 政办发2008194 号); 1.2.2全省民政系统防灾减灾项目年度安排计划; 1.2.3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 75-97; 1.2.4甘肃省应急避难场所功能与项目建设基本要求; 1.2.5白银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9、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 1.2.6白银市城市总体规划; 1.2.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2006 版); 1.2.8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1.2.9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GB217342008)。 1.31.3 编制背景编制背景 白银市地质灾害种类:白银市属于自然灾害多发地市,灾害种类多, 分布范围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常年遭受干旱、暴雨、洪涝、风 雹、冰冻、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侵袭,特别是西海固地震带、祁连山地震 带、河西走廊地震带、天水地震带不断作用我市,辖区内 2/3 的面积处在 8 度烈度区,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点多,且

10、在今后几年内将进入高 度活跃期。 白银市老城区防灾减灾现状:白银市老城区是白银市居住人口稠密 区,防灾减灾主要依靠现有已建成的几个中小型广场进行,现老城区主要 地震避险场地有两个,一个是金鱼公园东侧小广场,广场占地面积 1440 平方米,一个是三角花园东侧的文化广场,广场占地面积 40000 平方米。 白银市老城区应急避险避难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 3 - 以上两个广场均未配置应急避险避难设施,只是在发生地震灾害时为周边 居民提供应急避险的聚集场所,功能单一、设施缺乏,无法满足避险期群 众生活要求,老城区现无功能齐全的应急避险避难场地。 近年来,白银区政府根据有关规定和要求,以提高白银区灾害应急

11、 救援能力为重点,在加强各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应急响应、应急保障建 设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使全区的减灾救灾综合能力得到加强。但与经济 较发达的区域相比,在各灾救灾方面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在救灾应急避 难场所建设上显得更加突出,不能满足当前救灾减灾工作的实际需要, 更无法适应新时期党和国家对备灾救灾工作提出的要求。 鉴于上述情况及吸取“512”汶川特大地震紧急救援的宝贵经验, 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提高应急救助能力,是当前区政府做好备灾救灾 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为完善灾害应急避险体系,提高白银区自然灾害应 急能力,根据国家建设部、发改委发布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 设施(GB21734200

12、8)有关要求,尽快启动建设救灾应急避难场所相关 工作,经研究,区政府拟在白银市老城区人民健身广场,利用原有广场改 建老城区应急避险避难场。 本单位受白银区政府的委托,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本项目进行 了认真调查研究和分析,充分考虑了拟建项目的情况,进行了大量的材料 收集和调查研究,对白银市的气象、水文、地质等工程建设情况等进行了 认真的调查研究,结合项目建设地的现状,组织有关专家对研究方案进行 了充分论证,并与建设单位广泛交换了意见,在听取了有关人员和建设单 白银市老城区应急避险避难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 4 - 位的意见后,对研究方案进行了修改补充,使研究方案更加完善,在此基 础上编制了此报告

13、。 1.41.4 编制范围编制范围 针对项目的特点、任务与要求,对其建设的背景、社会需求状况进 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在项目建设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项目的建设内容、 建设规模、建设资金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 初步分析论证了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经济的合理性与实施的可行性。其 主要内容如下: (1)现状分析及工程建设的必要 (2)建设场址及建设条件 (3)工程方案内容 (4)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 (5)工程招标方案 (6)实施计划 (7)环境影响评价 (8)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9)经济效益、社会分析 (10)结论及建议 可研报告对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工程方案、环境影响

14、评价、 投资估算、资金筹措、财务和社会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阐述。 白银市老城区应急避险避难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 5 - 1.51.5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项目单位数量 建设用地面积 50000 总建筑面积 4000 帐篷规格 5*8/3*6 帐篷总数座 317 3*6 座 286 其中 5*8 座 31000 安置人数人 3.1 人均安置面积 1.6 容积率 0.2 白银市老城区应急避险避难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 6 - 第二篇第二篇 现状分析及工程建设的必要性现状分析及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2.12.1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发生状况发生状况 2.1.1 我国近年来自然

15、灾害简述:近些年自然灾不断发生,且程度也 不断加深,我国也不可避免地屡遭灾害的袭击。1998 年的洪水使我国经 济与人民生命及生活蒙受巨大损失;2003 年非典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 的恐慌;2004 年 8 月 12 日 20 时,台风“云娜”在浙江温岭市石塘镇登 陆。台风过后,1299 万人受灾,浙江倒塌房屋 6.43 万间,受灾农作物 391.9 千公顷,死亡牲畜 5.5 万头,堤防决口 1222 处 88 公里,损坏水闸 206 座,损坏灌溉设施 3148 处;2005 年 11 月 26 日 8 时 49 分 38.6 秒,江 西九江瑞昌地震:5.7 级地震致 13 人死亡,倒塌房屋

16、1.8 万间;2008 年 是中国历经了雨雪冰冻、南方雨灾,尤其“五.一二”大地震成为自唐山 大地震以来最为惨重的损失,同时也成为我国对救灾物质储备更加重视的 开始;2010 年也是我国经历自然灾难最多的一年,玉树地震、舟曲泥石 流、台风、东北雪灾,至今,水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达 2000 多亿元, 死亡和失踪人数超过 2000 人,这也是 10 年来最多的。灾难的频度之高与 破坏程度之大使我们不得不在反思人类行为的同时,做好预防灾害发生的 充分准备,从而为当前人们的生活提供一定的保障。 2.1.2 白银市灾害发生情况及现状:我市属于自然灾害多发地区,灾 害种类多,分布范围广,发生频率高,造

17、成损失重。常年遭受干旱、暴雨、 洪涝、风雹、冰冻、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侵袭,特别是西海固地震带、祁 白银市老城区应急避险避难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 7 - 连山地震带、河西走廊地震带、天水地震带不断作用我市,辖区内 2/3 的 面积处在 8 度烈度区,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点多,且在今后几年内 将进入高度活跃期。 2.1.3 白银市老城区防灾减灾现状:白银市老城区是白银市居住人口 稠密区,防灾减灾主要依靠现有已建成的几个中小型广场进行,现老城区 主要地震避险场地有两个,一个是金鱼公园东侧小广场,广场占地面积 1440 平方米,一个是三角花园东侧的文化广场,广场占地面积 40000 平 方米。以上

18、两个广场均未配置应急避险避难设施,只是在发生地震灾害时 为周边居民提供应急避险的聚集场所,功能单一、设施缺乏,无法满足避 险期群众生活要求。老城区现无功能齐全的应急避险避难场地。 2.22.2 本项目建设的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必要性 2.2.1 我市属于自然灾害多发地区,灾害种类多,分布范围广,发生 频率高,造成损失重。本次项目的的实施,从根本上填补了我市老城区缺 少综合性大型应急避难场所的空白,有效提升了老城区应急救助和灾后救 助能力,为今后深入开展自然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处 理自然灾害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灾区人民群众的 基本生活,维护灾区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

19、。 2.2.3 本项目的建设是落实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关于完善救灾救 济管理体制的举措。 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目标任务和重大项目建设之一是完善社 会救助体系,推进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完善救灾救济管理体制是这一目标 白银市老城区应急避险避难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 8 - 任务和重大项目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规划中提到,进一步健全救灾工作 应急机制、协调机制、社会动员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和监督督查机制,全 面落实救灾工作分级管理、救灾资金分级负担和救灾监控探视制度。全面 加强救灾应急队伍组建、救灾物资储备、救灾装备配置、灾害信息评估、 紧急救援、灾情监测、预警、救助捐赠等工作体系建设。建立市、县、乡

20、 (镇)三级减灾、防灾、救灾信息网,普及减灾、防灾、救灾知识,提高 灾害紧急救助能力和减灾救灾综合协调能力,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及 时有效地保障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在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导下,本项目在经过充分的必要性、 选址和规模的论证下,拟在白银市老城区建设应急避险避难场所。本项目 的建设,从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出发,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 着眼点,本着节约资源能源,是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关于完善救灾救 济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举措。 2.2.3 本项目的建设是切实提高自然灾害应对能力的要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是触目惊心的,不仅包括巨大的经济损失

21、, 还有不可估量的精神损失。因此,面对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为切实提高 自然灾害应对能力,建设适度规模的救灾应急避难场所是一个必要性的选 择。 本项目对原老城区人民健身广场进行改造,通过设置棚宿区、应急 物资仓库、应急停车区、应急物资供应区、应急引水区、医疗救护区,并 配套应急发电机、移动垃圾储运设备、厕所等设施,为白银市老城区居民 白银市老城区应急避险避难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 9 - 提供一个功能完备、设施齐全的应急避险避难场所,可有效提高老城区居 民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及满足了群众避险的要求,又满足了灾民避险期 必要的生活设施供应的要求。 2.2.4 本项目将为白银区人民生活及经济发展提供更

22、为稳定的保障。 只有在和谐与稳定的环境才能讲发展,中国近些年来的快速发展离 不开稳定的国际局势及国内大好发展形势。而近些年来,我国自然灾害不 断,从南方到北方许多地市都经历了重大的灾难,受灾人数上亿。 根据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编制的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地质灾害 调查与区划,其调查结果为:白银区稳定性差的有不稳定斜坡 5 处、滑 坡 5 处、崩塌 1 处,稳定性较差的有不稳定斜坡 15 处、滑坡 3 处、地面 塌陷各 4 处,1 条泥石流为低易发。采用定性评价的方法,对全区 34 处 地质灾害隐患点作出危险性评价,评价结论,危险性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有 9 处,危险性中等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有 8 处

23、,危险性小的地质灾害隐患 点有 17 处。在综合考虑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发育程度的基础上,进 行了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划分出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和低易发区两个区 4 个 段。中易发区主要分布于北部武川、白银矿区和南部强湾、水川、四龙一 带,包括武川乡、王岘镇、强湾乡、水川镇、四龙镇等 5 个乡镇及街道办 事处的部分区域,总面积 1020.77 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 74.4%。地 质灾害低易发区主要分布调查区中部冲洪积平原和南北低山丘陵的浅山地 带,包括白银市城区和王岘镇、强湾乡、四龙镇的部分区域,面积 351.23 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 25.6%。采用静态成本评价法,对全区地质灾 白银

24、市老城区应急避险避难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 10 - 害经济损失进行评价,建国以来造成灾害损失的地质灾害有 14 处,造成 2 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 128.5 万元。 目前,受地质灾害危害的人口为 1793 人,预测地质灾害直接经济损失 12179.6 万元。 通过上述分析白银市城区,包括老城区虽然均属地质灾害低易发区, 但并不是不发生区,鉴于地质灾害破坏力大、发生了就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的特征,白银市老城区就应设置应急避险避难场所。只有稳定的社会救灾 环境,才能更好的促进生活及经济发展,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为了使受 灾群众可以平稳度过特殊时期,政府必须及时提供应急避避险难场所。因 此,本项目的

25、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2.2.5 本项目针对白银老城区救灾应急避难场所严重缺乏的情况而建 设。本项目的建设将更好地满足白银城区及时救灾的需求,从而对于稳定 民心起到更好的作用。人民生活的稳定将对灾后重建及经济发展有着先决 性作用。同时,本项目的建设有助于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心态适应当前的生 活与发展,在灾难来临时不会因缺乏避难场所而落于恐慌,从而造成不必 要的损失。 白银市已在老城区利用现有广场建设了为数不多的几个地震应急避 难场, 用于群众休闲娱乐同时兼顾紧急避难的需要,但是随着老城区经 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急剧增长,这些显然不 够。 应急避险避难场所是政府应对突发灾害时

26、紧急疏散安置灾民的主要 场所,是加强社会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能增强城市综合防护功 白银市老城区应急避险避难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 11 - 能,提高白银区防灾减灾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 定,有利于构建和谐平安社会。 根据白银市白银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白银市城市建成 区总面积近 70 平方千米,城市总人口近 25 万人,人口密度为 4000 人/平 方千米,人口密度较大,城区人口分布不均,主要人口集中在老城区。老 城区现有金鱼公园东门广场、文化广场两个主要应急场所,由于面积有限, 最多临时安置 1 万人,且配套设施不完善,供需矛盾相当突出,迫切需要 建设新的配

27、套设施更加完善的城市应急避难场所。 本项目是白银区政府根据白银市布局情形及灾害易发等情况提出的,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当前我国对救灾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要求。根据以上小 节的论述,本项目的建设是利国利民的大举措,对白银城区,特别是老城 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人民得以安居,社会才可以谈发展。因此, 本项目的建设于国于民都是必要的。 综上所述,项目的建设是极其必要的。 2.32.3 项目建设的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可行性 2.3.1 国家发改委中央预算内资金提供专项资金支持,项目资金有保 证。 2.3.2 该项目重建所需的河沙、水泥、卵石等建材可以就近取材,白 银市本地建材公司即可完全提供。 2.3.3

28、 本项目由原老城区人民健身广场改建完成,原人民广场具有完 善的水、暖、电设施,完全可以满足项目建设要求。场区地势平整,满足 白银市老城区应急避险避难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 12 - 项目建设要求,靠近金鱼公园一侧地势较高,可设置应急指挥区及救护区。 场区临近城市主干道红星路,灾难发生时,救灾物资运输条件有保障。 2.3.4 该项目的建设是广大群众迫切期盼实施的一项民生工程,项目 建成后,可为老城区居民提供一个功能完备、设施齐全的应急避险避难场 所,进一步加强了白银市城市防灾、减灾工作,有利于社会稳定。 3.3.5 白银老城区救灾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是广大群众迫切期盼的实施 的一项民心工程,项目建成后

29、,能使数万人受益。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因此,项目建设是可 行的。 2.42.4 本章总结本章总结 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造成今日我们不得不面对深重的灾难, 泥石流、海啸、地震、沙尘暴等在多个国家、多个地市间上演,这使得人 类在生命、财产方面遭受重创。 灾难的频发使得人们开始对应对灾害的措施有了警觉。近年来,我 国对救灾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投入较大力度,全国各地不断进行救灾应急避 难场所建设。目前这种建设力度还在不断加大。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及维护社会稳定等各个方面考虑,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必要的。通过对 项目各建设调价的分析本项目建设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因此,项目建设

30、 是可行的。 白银市老城区应急避险避难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 13 - 第三篇第三篇 建设场址及建设条件建设场址及建设条件 3.13.1 场址要求场址要求 根据甘肃省应急避难场所功能与项目建设基本要求,对应急避 险避难场所的建设提出以下要求: 3.1.1 场址选择 下列场址可选作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公园(不包括动物园和公园内的文物古迹保护区域); 绿地; 广场; 体育场; 室内公共的场、馆、所。 3.1.2 安全性要求 应避开地震断裂带,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易发生地 段。 应选择地势较为平坦空旷且地势略高,易于排水,适宜搭建帐篷的 地形。 应选择有毒气体储放地、易燃易爆物或核放射物储

31、放地、高压输变 电线路等设施对人身安全可能产生影响的范围之外。 应选择在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的垮塌范围距离之外。 白银市老城区应急避险避难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 14 - 选择室内公共的场、馆、所作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或作为地震应急 避难场所配套设施用房的,应达到当地抗震设防要求,并在地震发生后依 照 GB 18208.22001 进行建筑物的安全鉴定,鉴定合格后方可启用。 3.1.3 可通达性要求 应急避难场所应有方向不同的两条以上与外界相通的疏散道路。 3.1.4 面积要求 场址有效面积宜大于 17000 M2。 人均安置面积应大于 1.5 M2。 3.23.2 本项目场址选择本项目场址选择

32、 3.2.1 选址地点 本项目拟选址与白银市老城区原人民建设广场和金鱼公园,位于红 星路以北、文化路以东。 3.2.2 场址选择的原因 (1)项目选址在已建成广场,对现有广场做相应改造即可作为市级应 急避难场所,有利于节省工程投资,缩短项目建设时间。项目占地面积为 50000 平方米,有效面积 4200 平方米,可满足项目有效面积大于 17000 平方米要求,人均安置面积为 1.6满足规定要求。 (2)场址西邻文化路,南邻红星路交通便利,有利于避险人员的聚集 于疏散,方便大型交通运输工具进出场,且选址地人民健身广场位于老城 区中心,在发生灾难时便于周边群众迅速快捷的进入避难场,相对于老城 白银

33、市老城区应急避险避难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 15 - 区其他几个广场,如文化广场、金鱼公园东广场等,具有距离优势。故本 项目选址在老城区人民健身广场。 (3)场址远离地震断裂带,场址东北侧靠近金鱼公园,金鱼公园为缓 坡土质山体,人民健身广场与金鱼公园临近最高点落差为 14 米,落差较 小,金鱼公园山体植被覆盖十分良好,白银市年降雨量较小,人民健身广 场排水设施完备,金鱼公园山体不会发生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 灾害。 (4)场址地势高易于排水。 (5)场址附近无毒气体储放地、易燃易爆物或核放射物储放地、高 压输变电线路等。 (6)广场周边无高层建筑,建筑垮塌对场区影响较小。 (7)该项目建设

34、在白银市老城区,市区大部分人口居住在老城区, 方便市区大多数居民使用要求,该项目建成后伴随城市发展可在老城区金 鱼公园东门广场及文化广场继续建设救灾应急避难场所,更好满足老城区 居民救灾需求。 (8)该项目建设地址为老城区人民健身广场,该广场地面较平坦, 广场局部有造型水池,深度 0.8 米较浅,广场地下为商铺,可以满足救灾 应急广场的建设需求,该广场现有公共卫生间一座,加上临时移动卫生设 施,可以满足灾民需求。现有广场空地可作为灾民搭建临时救灾帐篷用。 (9)该广场周边主要建筑有:正在修建的白银区文化活动中心、白 银区文化体育局、家世界超市。灾难发生场地使用面积不足时,可利用正 白银市老城区

35、应急避险避难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 16 - 在修建的白银区文化活动中心公共空间较大的优势进行灾民情绪安抚工作 及应急广播。白银区文化体育局办公楼也可提供组织协调场所。广场最近 点距离家世界超市 85 米,超市内具备各种生活物资,根据甘肃省人民政 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地震应急预案的通知 (甘政办发200617 号)在 救灾物资无法正常运到的情况下可临时征调超市现有物资应急。相对老城 区其余几个广场,场址优势十分明显。 3.33.3 场址条件场址条件 3.3.1 地形地貌气象条件 白银城区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建成面积 70 平方公里。南北 相距 6.5 多公里,东西相距 9.7 多公里。距

36、省会兰州 69 公里,是兰白经 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白银城区属干旱半干旱性季风气候。年日照时数 25002800 小时。 年平均气温为 0-10,并且冬夏温差较大。通常情况下,年平均最高气 温出现在七月份,为 19-20,年平均最低出现在一月份,为-8-7.7, 年际温差在 30左右,年均日温差在 12.4-13.6之间。无霜期 169220 天。正常年景年降水量 176-498MM之间,分布不均匀,呈北低南 高。 白银城区地处陇西黄土高原、祁连山东延余脉与腾格里沙漠三大区 域过渡地带。城区四面环山,大体上是南北高,中间低,海拔在 1675- 1759 米之间,高差 84 米。 3.3.2

37、自然灾害 白银市老城区应急避险避难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 17 - 白银城区属自然灾害频繁区。主要自然灾害种类有洪涝、地震、干 旱、沙尘暴等,旱灾尤其严重,在降雨集中季节洪涝现象也有可能发生。 白银城区地势开阔,风力强劲,大风日数较多,容易形成沙暴天气。 3.3.3 工程地质水文条件 白银城区属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由于 降水量少,蒸发量大,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贫乏。总的特点是水资源缺乏, 地表径流量小且分布不均,以时令性径流为主。 3.3.4 交通运输条件 白银城区地处西北交通枢纽区,南邻兰州,北通宁夏、内蒙古,西 经武威直通新疆,东连陇东。包(头)兰(州)铁路纵贯南北,白

38、(银) 宝(宝积山)铁路横穿东西。白银城区公路交通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白 银城区距省会兰州 69 公里,白兰高速公路已全线贯通,正式通车;距空 港中川机场 46.7 公里,航空运输十分方便。交通运输继续保持稳步增长。 3.3.5 经济发展情况 白银市恢复成立于改革开放的大潮之中。全市上下抢抓机遇,深化 改革,扩大开放,积极开拓,奋力拼搏,使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 发展,并为今后的更大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经济总量处于全省十四个市 州的第三位。2007 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 200 亿元,达到 207.52 亿元, 同比增长 12.69,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11868 元,增长 12.5%。财政

39、收入与 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2007 年,大口径财政收入完 白银市老城区应急避险避难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 18 - 成 27.08 亿元,比上年增长 33.51%。一般预算收入为 7.04 亿元,增长 25.82%。一般预算支出 31.92 亿元,增长 39.60%。 3.3.6 场地条件 白银市人民健身广场为开放式广场,广场西侧与文化路相连,南侧 有台阶与红星路相连,东北侧与金鱼公园相连,可满足甘肃省自然灾害 应急避难场所项目建设基本要求应具备四面开放、均可通行的四条以上、 相对开放的疏散通道和运送救援物资通道的要求。 白银市人民健身广场一层为商铺,广场位于商铺屋顶,结构

40、为框架 结构,地震作用按 7 度设防,抗震等级为二级,抗震等级符合地区要求, 可保证在发生相应级别地震灾害时不坍塌。救灾物资仓库在广场东北侧新 建。 3.43.4 建设条件建设条件 3.4.1 供电 本工程需配置一台 500KVA 箱式救灾专用变压器,用于物资仓库用电 及其他用电单元供电。电源接入点位于文化路 10KV 架空高压电缆。并配 备应急发电设备共同供给重要负荷用电。电源进线室外采用电缆直埋引入 方式,供电电压及供电量均可满足项目要求。 3.4.2 给排水 目前广场西侧文化路敷设有市政供排水管网,可为本工程提供给排 水接入点,给排水能力满足项目需要。 3.4.3 供暖 白银市老城区应急

41、避险避难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 19 - 文化路敷设有市政供热管网,可为本工程提供热网接入点。 第四篇第四篇 工程方案内容工程方案内容 4.14.1 设计总说明设计总说明 一、设计依据 1、建设单位提供的地形图和用地范围图。 2、建设单位提供的基础设施条件及资料。 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14-2005 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50413-2007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

42、011-2010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4、现行相关设计规范及标准图集。 二、工程概况 1、区域概况 白银市老城区应急避险避难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 - 该工程为白银市老城区应急避险避难场建设项目,工程位于白银老 城区人民健身广场,文化路以东、红星路以北,占地近 50000 平方米,可 安置 3.1 万人以上,根据甘肃省自然灾害应急避难场所目建设基本要求 属市(州)建设的大型救灾应急避难场所。 避难场所平时是市民休闲、集会、健身的场地和综合防灾减灾宣传、 教育、培训、演练场所,灾害发生时是救灾应急避难场所。 该避难场所服务半径为白银老城区全体居民,据白银市 20

43、10 年第 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截止 2010 年 11 月 1 日零时,全市常住 人口为 1708751 人,市区人口 250000 人,老城区人口约占市区人口 75%,约 202500 人。 2、自然与工程条件 2.1 自然条件 白银城区地处西北黄土高原,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降雨量稀 少,风沙较大,全年主导风向以东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 1.7M/S,静风频 率为 36%,无霜期为 188 天。 2.2 工程条件 场地内无断层通过,地震时不会发生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陷和 地裂等次生灾害;场地内无地表水径流,无地下水存在;该场地工程地质 条件较好,适宜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属抗震有利

44、地段,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加速度为 0.15G。 3、工程内容 白银市老城区应急避险避难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 21 - 工程内容主要包括:建设应急物资仓库,设置棚宿区、应急停车区、 应急物资供应区、应急饮水区、应急通信报警区、医疗救护区,设置应急 救灾配套设施。 配套设施主要有:配置罐体容积在 17M-20M供水车 2 台,以及取水 设施改造,设置应急取水点 10 处以及需土建改造、管材改造;配置可移 动应急发电机 10 台以及附属配件如电缆、接头等;配置满足 3.1 万人安 置人员生活所需要的可移动垃圾储运设施,增加垃圾收集箱 80 个,其中 固定式 40 个,移动式垃圾箱 40

45、 个;配置满足 3.1 万人生活使用厕所,增 加独立式移动厕所 20 座;成立广场物资管理发放中心,负责应急事件发 生时管理广场治安、物资供给、协调指挥中心对广场安置人员管理等事项, 需要办公设施有电脑 5 台、桌椅 8 套等用于物品登记发放管理;防雨布 12000M,用于物资储运防雨防潮铺盖用;配置应急消防工具、器材和消 防工具如消防水袋 10 套、灭火器 50 个、其他消防工具 10 套等;配置广 场图像监控设施、广播系统 2 套;背负式机动喷雾器 30 台,普通型喷雾 器 150 台;配置热烟雾机 5 台;配置避难场所应急生活物资仓库货架 830 个;配置避难场所余辉蓄光标牌(场所周边主

46、干道、路口设置的救灾应急 避难场所位置、人员疏散等指向标志 20 个,场所出入口救灾应急避难场 所主标志各 3 个,场所内主要通道路口指示标志 5 个,场所内功能区标志 9 个,场所内各类设施标志 10 个);配置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栏等 5 套。 三、指导思想 白银市老城区应急避险避难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 22 - 本工程的实施,将从根本上填补我老城区应急避难场所无库房、无 场地、无设施的空白,有效提升老城区应急救助和灾后救助能力,为今后 深入开展自然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处理自然灾害事件, 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灾区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维 护灾区社会稳定奠定坚实的

47、基础。 四、设计原则 1、均衡布局,就近安排。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要体现应急、分散、集 中、有序的要求,应急避难场所距居民区直线距离 2000 米到 5000 米,步 行 0.5 到 1 小时内即可到达,使群众在发生突发性灾害事件时,能够安全、 迅速到达避难场所。 2、安全可靠,因地制宜。应急避难场所要远离高大建筑物、易燃易 爆场所、地下断层等危险场地,选择地势平坦、容易搭建帐篷的地方进行 建设。 3、平灾结合,综合利用。应急避难场所平时具有休闲、娱乐、健身 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在发生突发性灾害事件时发挥避难场所的功能。 建设时要考虑多种灾害如地震、火灾、洪涝等情况下的应急避难,尽量做 到一处多

48、用。 4、结合现状,长远规划。应急避难场所应以安全安置群众为主,远 期可在城镇总体规划之中,预先考虑提供给群众安全可靠、设施完备的生 活和避难避险空间。 5、要求新建配套建(构)筑物及相关设施的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 白银市老城区应急避险避难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 23 - 五、设计范围 本次设计包括总平面设计、节点详图设计、给排水、电气等专业的 可研设计。 4.24.2 总平面设计总平面设计 一、总平面布置 本工程位于白银老城区人民健身广场内建设,利用人民健身场地和 金鱼公园场地建设,占地面积 50000 平方米,建设用地面积 4000 平方米, 可安置灾民 3.1 万人,人均安置面积 1.

49、6 平方米。 根据场地现状及防灾减灾要求,总平面设计在充分考虑用地现状的 基础上,对场地中平坦地段进行救灾帐篷的布置。帐篷间距为 6 米,满足 消防要求,车辆可在帐篷间行驶。 二、出入口 场地西邻文化路,设计为主出入口,用以救灾车辆的进出,兼具人 行出入;场地南邻红星路,设计为次出入口,此出入口为台阶步入方式, 无法满足车辆出入要求,此出入口作为人行入口使用;场地北侧连接金鱼 公园园区道路,路面宽度 6 米,设计为次出入口,主要用以人行出入。 三、功能分区 1、棚宿区 在广场中部及南部地势开阔、空气流通比较好的地方设立应急棚宿 区,布局合理。平时,它们是游人休憩和娱乐的场所,应急时,周边居民 可在此区域按指定位置搭建帐篷,临时居住。设计帐篷安置总数 317 顶。 白银市老城区应急避险避难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 24 - 2、医疗救护区 在场区北侧靠近停车场处设计医疗救护区,救护车在停车场停车后, 受伤群众可以便利、快捷的进入救护区接受治疗。 3、应急物资仓库及物资供应区 在场区东北侧交通便利的地方建立应急物资仓库,用于储存应急物 品如帐篷、食品、工具、消防器具等物资,为灾民提供必要的救灾物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农林牧渔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