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性的善与恶教学目的:1、通过借助阅读法国儿童哲学大师奥斯卡伯瑞尼弗的绘本花园:人性的善与恶、故事、寓言等形式,学会正确区分善与恶,在丰富学生认知的同时,提高学生发现、甄别、感受的能力,并能够进一步创建个人的思维、观点和良心。2、通过讨论当今社会发生在身边种种善与恶的现象,让孩子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教学重点:借助寓言、绘本、故事,结合生活实际,引发学生的体验与思考,让学生除了懂得从逻辑上分清善与恶之外,还要有善与恶本性上的感觉,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教学流程:一、故事激趣,揭示主题1、今天的课从一则小故事开始,请同学们猜猜,老师今天要讲的是什么主题有
2、两个人,都得了同一种治不好的慢性疾病,每时每刻都受着病痛的折磨,生不如死。一天,两个人遇到一起,谈起共同的感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两人相见恨晚,便坐下喝起酒来,酒逢知己千杯少,两个人都喝醉了。甲问乙:“如果上帝能让我们每人实现一个愿望,你会许一个什么愿”乙打着酒嗝说:“我会祈祷上帝公平一些,让世间所有人都尝尝我们所受的痛苦!老兄,你会许个什么愿啊”甲抑制着眼泪说:“我会祈祷上帝赐我医术或药方,能为世间所有人解除疾病的困扰,让大家都快乐地活着。”后来,两个人依旧长期经受着疾病的折磨。但却因对人生态度的截然不同,有着不同的人生轨迹。甲随时随地地关注并查阅相关方面的资料,用自己的身体去试药,逐渐地摸
3、索出了这种病的规律和性质,形成了一套针对这种病的用药和身体保养的综合治疗办法,治愈了自己的病,征服了这种“治不好的病”。后来,又用这种治疗办法,让成千上万名患者解除了疾病的折磨。而乙却因为对人生的失望和仇视,染上了酒瘾。疾病加酒精,使他的身体快速衰老。等到甲的治疗办法面世时,他已经病入膏肓,最后不治而亡。2、提出问题:同学们,甲和乙在面对“如果上帝能让我们每人实现一个愿望”这个假设问题时,分别所表现出的是什么(生:甲祈祷上帝赐医术或药方,为世间所有人解除疾病的困扰,让大家都快乐地活着。乙祈祷上帝公平一些,让世间所有人都尝尝他所受的痛苦!)3、从他们的愿望,你看到了什么(甲的美好和善良,乙的自私
4、与恶毒)正因为甲的美好愿望,他最后治愈了自己的病,征服了这种“治不好的病”,并用这种治疗办法,让成千上万名患者解除了疾病的折磨。而乙因为自私与恶毒,他最后对人生失望和仇视,染上了酒瘾,身体快速衰老,最后不治而亡。其实,善与恶,更多的影响的是(学生总结)自己的人生。二、理性认知,明晰主题1、善与恶,分别是什么呢(1)字典中说:善,即好的行为与品质;恶,即坏的行为与品质。(2)请学生试说: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告诉大家你理解的善与恶(将黑板分为A、B面:A面归纳“善”;B组归纳“恶”)教师协助组织语言一一善:孝敬父母;有爱心;护送过马路的老人、孩子(尊老爱幼);关心别人;乐于助人;同情弱小;拾金不昧;
5、义务献血;为贫困地区捐助;看到残疾人主动帮忙;热心公益活动;做义工;见义勇为;爱护公物;善待生灵恶:仗势欺人、以大欺小;放纵不羁;肆意践踏草坪;故意毁损公共设施;说脏话、暴粗口;污损墙壁;在文物古迹上刻画;虐待涂炭生灵;杀人放火、违法犯罪2、在我们身边时时刻刻都会出现善与恶的事情,你能给大家讲一个吗三、绘本故事,深议主题A、或许于我们的眼中,所谓的善与恶真可以一目了然,说不上复杂与深奥。生活中的问题,不都是只有唯一的答案,也不都是只有一种思维方式。每个人应该自己去发现,去寻找,去创建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关于人性的奥秘。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翻开奥斯卡伯瑞尼弗的绘本花园:人性的善与恶,看看这位著名的法国
6、哲学博士十二组对立的观念在这本书里的展示对于人性的善与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想法1、有些人认为,善与恶是完全相反的概念,我们能够清楚地区分它们。但也有人认为,善与恶之间的界限非常模糊,不好的东西常常也会披着漂亮的外衣。【是不是这样呢你来举个例子吧。示例:故意装作关心你的样子,打探你的隐私】2、有些人认为,善与恶在所有地方都差不多,人们对它们的定义是相同的。但也有人认为,善与恶取决于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人,所以,我们常常会因为别人的行为感到奇怪,甚至震惊。【是不是这样呢你来举个例子吧。示例:外国人夸陌生女孩漂亮,女孩会很开心的感谢;在中国如果这样做,会被人误以为图谋不轨】3、有些
7、人认为,善与恶是有规范社会的制度和法律决定的,所以,人们必须严格遵守,否则就会受到惩罚。但也有人认为,无论是善还是恶,都是每个人自己的性格,我们可以自己来决定,不用考虑其他的事情。【是不是这样呢你来举个例子吧。示例:抽烟,如果影响了别人肯定招人厌恶,但如果能自律地到没人的地方去抽也无妨】4、有些人认为,我们之所以要做善事,是希望看到别人幸福,因为这样也会让我们自己感到幸福。但也有人认为,做善事应该考虑回报,如果自己帮助了别人,他就应该做更多的事情回报我们。【是不是这样呢你来举个例子吧。示例:有目的的做善事会失去原本的意义,但如果“善”唤来了更多的“善”,那将是推广和促进】5、有些人认为,有时候
8、做一些不好的事情也是必要的,比如,保护自己、惩罚别人,或者阻止别人做坏事。但也有人认为,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应该做坏事,人们应该用善心去感化恶行,而不能以恶制恶。6、有些人认为,善与恶是引导我们生存的有效准则,它们能够让人类平安和谐地生活在一起。但也有人认为,善和恶的准则只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复杂,如果遇上了作恶多端的人,我们完全不用友善地对待。7、有些人认为,善良是人的天性,只要跟随内心深处的情感指引,我们就会去做好的事情。但也有人认为,行善也需要付出艰辛和努力,而且,也不是想到什么就能做什么。8、有些人认为,我们必须赶走脑海中不好的意念,因为它们是所有恶行的源头。但也有人认为,就算我们的
9、心中有一点点恶念,只要不表现在行动上,也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9、有些人认为,我们不用追求十全十美的善良,因为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完美的事情。但也有人认为,善良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也是我们应该不断追求的真理,虽然得到它并不是一件容易得事情。10、有些人认为,大自然中也存在着善与恶,动物和人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人可以意识到善与恶的存在,而动物不能。但也有人认为,善与恶只是人类创造出来的准则,它能够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简单。11、有些人相信那些帮助自己的人,他们喜欢那种被人呵护的温暖,喜欢听听别人的建议,感受别人的热情。也有些人会怀疑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他们自认为比别人懂得更
10、多,比别人知道什么更好,所以常常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12、有些人认为,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努力地去做好事,尽量不去做不好的事情。但也有人认为,对于生活来说,我们可以积极地追求真理,让自己自由、快乐和从容。那么,你认为呢(围绕这十二组对立观念展开讨论)B、人性原本没有严格的善与恶之分,而善与恶其实是相伴而行。来听这则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与他的学生欧提与穆斯对善与恶的讨论欧:请问老师,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苏(反问):欺骗、盗窃是恶么欧:当然是恶,欺骗与盗窃怎么会与善沾边呢苏:如果我们盗窃了敌人的武器,如果我们不欺骗敌人,这种盗窃、欺骗是恶吗欧:这不是恶。不过我说的是朋友,没有说敌人。苏:你认为盗窃朋
11、友的东西是恶。假如你的朋友想自杀,你盗窃了他准备用以自杀的剑使他自杀不成,这也算恶吗欧:苏:你认为欺骗朋友是恶。假如在战争中,军事统帅为了鼓舞士气,告诉士兵援军就要打来了,结果士气大振,打了胜仗,可实际上并没有援军。这种欺骗是恶吗欧:这则对话,我们能感受到所谓的人性善与恶,原来如此的充满玄机与奥妙!不同的人在对善与恶的定位时,真的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智慧与内涵的。善过火了可能就会演绎成恶,这叫物极必反。恶适中了也可能达到善,这谓之为因祸得福。这就好比你帮助一个人原本就是善,如果因为你一直的善,却惰化了别人自身生存能力,这叫好心办坏事。如果你有一个恶意的竞争对手,他不时地打击你、挖苦你、嘲笑你、激
12、怒你,而你却因这个对手的恶,激发了斗志和成就,将来你还会感谢他的“恶意”,这叫坏到极点反而善了。这说明一个道理:善与恶是相对的,也是相互交替渗透的,关键看你怎样用积极的态度去理解和看待它。四、知情明理,升华主题1、一位年迈的北美切基罗人教导孙子们人生真谛他说:“在我内心深处,一直在进行着一场鏖战。交战是在两只狼之间展开的。一只狼是恶的它代表恐惧、生气、悲伤、悔恨、贪婪、傲慢、自怜、怨恨、自卑、谎言、妄自尊大、高傲、自私和不忠。另外一只狼是善的它代表喜悦、和平、爱、希望、承担责任、宁静、谦虚、仁慈、宽容、友善、同情、慷慨、真理和忠贞。同样的交战也发生在你们的心灵深处,所有人的内心深处。”听完他的
13、话,孩子们静默不语,若有所思。过了片刻,其中一个孩子问:“那么,哪只狼能获胜呢”饱经世事的老者回答道:“你喂给它食物的那只!”2、如果你是这位老者的孙子,你听懂了这位老者话中的含义了吗(倾听孩子们的想法)一个人品质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这个人的行为决定的。如果一个人不断“行善”做好事,随着量的积累,必然“成仁”成为一个好人,最终受人敬重,得到好的结果;如果一个人不断“作恶”干坏事,随着量的积聚,必然“灭身”成为一个坏人,甚至落得身败名裂。3、(总结)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总是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件一件的小事做起。我们做了一件小小的好事,虽然不会马上让我们成为一个道德高尚、有所贡献的人,但只要我们坚持下去,不断地做好事,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积月累,最终会成为一个人品高尚的人。作为我国现代万民楷模的雷锋,他的一生中,就是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并不是靠干“一件半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成就的。然而,有的人认为,干了“一件半件”小小的坏事不要紧,影响不了自己的品质。任何一个品质低下,干尽坏事的人,并不是与生俱来就是坏人,而是他没有注意品德修养,放纵自己,从一件一件小小的坏事干起,最后坏事干得多了,就发生了质的变化成为一个被人唾弃的坏人。所以,请同学们一定牢牢记住这句古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做一个“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