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请结合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我们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参考答范文.docx

上传人:peixunshi0 文档编号:537052 上传时间:2025-07-30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篇)请结合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我们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参考答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10篇)请结合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我们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参考答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10篇)请结合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我们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参考答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10篇)请结合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我们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参考答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10篇)请结合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我们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参考答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请结合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我们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参考答(共10篇)目录篇一请结合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我们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参考答2篇二理论联系实际,如何理解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参考答案6篇三、这是怎样的一天?为什么在党史和新中国史上如此重要?参考答案9篇四、2024秋国开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作业参考答案试卷B11篇五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哪些鲜明特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路径是什么?参考答案15篇六试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参考答案24篇七2024秋国开电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作业这是怎样的一天?为什么在党史和新中国史上如此重要?参考答案27

2、篇八请结合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我们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参考答案29篇九2024秋国开电大思想道德与法治大作业参考答案.34篇十2024秋国开电大思想道德与法治大作业参考答案.41篇一、请结合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我们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参考答试卷3一、材料分析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80分,共80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请结合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分

3、析我们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参考答案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100多年来,正是在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辛探索中找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成功开创、坚持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

4、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历史雄辩地证明,马克思主义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强大的思想武器,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中国共产党人既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又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不懈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恩格斯深刻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我们党在实践

5、中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我们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是在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

6、的指导下推进的,我们的发展成就是在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取得的。实践充分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10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

7、果,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断超越自己,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路径,其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种结合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指导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

8、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成功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如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等,这些都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是行之有效的。因此,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取得辉煌成就,根本原因在于坚持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这种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也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参考答案2: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长期探索的历史选择,也是由马克思主义严密的科学体系、鲜明的阶级立场和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

9、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者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马克思主义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是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在曾经那个总被乌云笼罩、充满压迫和剥削的资本主义时代里,马克思主义的出现就像一道光芒照进了狭小的缝隙里。中国的历史和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至此以后,历史改变了方向,转向社会主义,中国人的精神也由此从被动转为主动。当时真理的味道和俄国革命的成功,使党的先驱们义无

10、反顾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决心为之流血牺牲、奋斗终身。百年走来,我们一直在进步、一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也许不是最完美的,但自始自终都在于中国具体实践、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发展创新,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而奋斗。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和新时代的青年,理应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纵观历史长河与党的百年发展史,作为时代的新生力量,选择信仰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最佳选择。中国共产党人所信仰的马克思主义,是以人民为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想人民所想,一切为了人民。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

11、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重要论断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坚定的人民立场和在新征程上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的坚强决心,为我们在新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青年信仰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个人成长的需要,也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要求,有助于青年在新时代背景下坚定信念、积极进取,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贡献青春力量。篇二、理论联系实际,如何理解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参考答案试卷C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0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直强调,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战略方针,要坚持以

12、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要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东中西部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等等。这是我们在发展实践中得出的重要认识。理论联系实际,如何理解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参考答案1: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整体性、协调性和持久性。以下是对这三个方面的具体理解:1 .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的全面性,即不仅要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还要推动政治、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全面进步。这意味着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必须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而不是仅仅侧重于经济增长。2 .协调发展

13、协调发展是指在各个发展领域和环节之间实现良好的互动和协调。这包括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等,以及促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协调发展。通过这种方式,科学发展观力求避免发展中的不平衡和冲突,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3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的持久性和连续性,要求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这包括推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以及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在经济活动中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促进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和浪费减少。通过这些方式,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不仅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

14、为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提供了指导,如城乡差距、区域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问题等,从而实现一个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发展。参考答案2: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是指发展要有全面性整体性,不仅经济发展,而且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发展要有协调性、均衡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可持续”是指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发展。1 .坚持全面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体。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

15、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一起来,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2 .坚持协调发展,要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个领域协调推进。正确处理经济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界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改革发展稳定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关系,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3.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坚持文明发展道路,就要坚持以生产发展为基础,以生活富裕为目的,以生态良好为条件,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坚持可持续发展,还必须建设生态文明。良好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16、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篇三、这是怎样的一天?为什么在党史和新中国史上如此重要?参考答案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00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1978年12月18日,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必将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这是怎样的一天?为什么在党史和新中国史上如此重要?参考答案1:1978年12月18日,在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这一天,我们党召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

17、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一个了不起的伟大觉醒。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决心。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40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

18、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愈益彰显,经历实践的检验愈益深远这一伟大历史转折,将历久弥珍、历久弥新!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在投身伟大强军征程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参考答案2:1978年12月18日,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必将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这一天,我们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让全民思想得以

19、解放。十一届三中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在完成了这次华丽转身后,改革开放大幕开启,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一是它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具体表此刻它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抛弃了经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为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二是它是一次开创未来的会议。全会明确指出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

20、化强国,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三是以它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篇四、2024秋国开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作业参考答案试卷B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0分。)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是一个最有效地配置资源的过程,对资源进行配置的力量主要有两种:政府和市场。这两种力量被形象地称为“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

21、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就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嘟要用好。”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的认识。参考答案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贯穿于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它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由于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商品价格总是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不停地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从较长时间来看,价格高于价值的部分和价格低于价值的部分能够相抵,商品的平均价格

22、和价值是相一致的。(3)价值规律的作用价值规律是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体现它的客观要求和作用的。主要体现在: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的分配比例。不论社会制度如何,为了进行生产和再生产,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都应该遵循一定的比例,否则就会造成某些部门发展过快,浪费社会资源,或某些部门发展过慢,不能满足社会生产和消费的需要。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是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社会价值进行交换的。那些劳动生产率较高、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生产者,就可以获得较多的收入,在竞争中就处于有利地位

23、反之,就只能获得较少的收入,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商品生产者为了获得较多的利益,并在竞争中获胜,必然要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在实际的生产活动中,生产同种商品的各个生产者,由于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不同,生产中实际耗费的劳动时间也不一样。那些生产条件好、技术水平高的生产者,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耗费较少,仍按照较高的社会价值出卖,因而可以获得较多的收入。相反,那些生产条件差、技术水平低的商品生产者,生产同种商品的个别劳动耗费较多,但还要按照社会价值出卖,所以不仅无利可图,甚至可能亏本或破产。这样,就调节了社会收入在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分配。总

24、之,价值规律的作用,就是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的作用,归结为一点是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经济效益。这是通过价格与供求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生产者要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实现的。参考答案2: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这一规律的主要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价值规律贯穿于商品经济的全部过程,它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第一,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第二,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

25、则进行。(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由于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商品价格总是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不停地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从较长时间来看,价格高于价值的部分和价格低于价值的部分能够相抵,商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是相一致的。(3)价值规律的作用第一,积极作用:a.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B.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第二,消极的后果:a.价值规律调节的自发性和滞后性可能会导致社会资源浪费。b.导致垄断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c导致收入两极分化。参考答案3:(1)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

26、这一规律的主要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价值规律贯穿于商品经济的全部过程,它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由于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商品价格总是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不可避免地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2)价值规律在市场配置资源过程中的作用表现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时,也会造成一些消极的后果。其一,导致

27、社会资源浪费;其二,阻碍技术进步;其三,导致收入两极分化。篇五、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哪些鲜明特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路径是什么?参考答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哪些鲜明特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路径是什么?参考答案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发展的独特文明形态。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展现了其与时俱进的精神面貌。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鲜明特质(一)文化自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核心特质之一便是文化自信。这种自信不仅源自于对中国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自豪感,更在于对当代中国文化创造能力与未来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念。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共存的大背景下,中国文

28、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成为国际文化交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和谐共生“和而不同”是中华文化传统智慧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追求的目标之一。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上,强调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在社会关系层面,则注重和谐社会的构建,力求实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的协调统一。(三)开放包容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无论是对于外来文化的接纳还是本国文化的传播,都秉持着一种开放的心态。通过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华文化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四)科技进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

29、作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及其应用推广,将科技进步视为提升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从人工智能到生物工程,从量子计算到新能源技术,中国正在多个高科技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五)生态文明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倡导低碳生活方式,中国正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六)人民幸福“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是中国古代哲人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关注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

30、文明的路径(一)传承与创新并重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推动文化创新,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通过举办各类文化节庆活动、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等方式,让古老的文化遗产得以活化,并与当代生活相融合。(二)加强文化交流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项目,如孔子学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互访等,促进中外文化的相互理解和借鉴。同时,鼓励国内艺术家、学者走出去,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三)促进科技进步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的科研生态环境。建立健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吸引更多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服务。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步伐。(四)推进法治建设

31、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确保各项制度规范有效执行。强化公民法治观念,提高全社会遵纪守法意识。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保障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五)构建生态文明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如退耕还林、湿地恢复等项目。倡导绿色消费理念,鼓励节能减排行为,引导公众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六)关注民生改善持续加大民生领域近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健全社会保障网络,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努力

32、只有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本土与世界相交融,才能打造出既具有中国特色又符合时代潮流的现代文明形态。参考答案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结合现代社会发展实践而形成的独特文明形态。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展现出鲜明的特质和独特的建设路径。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鲜明特质继承性与超越性的统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继承了诸如儒家思想、道家哲学、法家理念等丰富文化遗产。同时,它并非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制,而是在继承基础上实现了超越,融入了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科技成果和制度创新,展现出新的时代风貌。民族性与

33、世界性的兼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追求、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然而,它并不局限于民族范围,而是积极与世界其他文明进行交流互鉴,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展现出开放包容的世界性特征。建设性与批判性的结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构建过程中,既注重建设性,致力于创造新的文化成果、推动社会进步;又保持批判性,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进行甄别、批判和扬弃,确保文明发展的正确方向。真理性与道义性的彰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追求真理、探索规律,同时秉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道德观念,强调道义、倡导正义,实现了真理性与道义性的高度统一。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34、的路径深化对中华文明历史的理解与传承: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础。通过挖掘、整理和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为现代文明建设提供丰厚的历史底蕴。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科学理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能够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又能够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和生命力。加强教育引导与人才培养:教育是传承文明、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强教育引导,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教育水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队伍,可以为中华民族现代

35、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推动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的协同发展: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文化创新则是引领文明发展的重要引擎。将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相结合,以科技手段推动文化产业的升级发展,以文化创新引领科技发展的方向,可以实现科技与文化的良性互动和协同发展。构建开放包容的文化交流体系:在全球化背景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积极参与世界文化交流与合作。通过构建开放包容的文化交流体系,加强与世界各国文明的对话与交流,可以增进相互理解、促进文化互鉴,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走向世界。完善法治保障与制度支撑:法治是保障文明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法治实施水平等措

36、施,可以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同时,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等举措也能够为文明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综上所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深入理解和把握其鲜明特质,明确建设路径并付诸实践,才能不断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发展繁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文化支撑。2024秋国家开放大学形势与政策专题测验参考答案专题测验1题目:IQ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B.儒家思想C.革命文化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答案:A题目:2.文化自信的显著特点是()。A.实现文化传承B.坚守民族立场C.坚守中华文明立场D.

37、人类共同价值答案:C题目:3.文化自信是历史自信、文明自信生成的基础。A.正确B.错误答案:B题目:4.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思想基础,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条件。A.正确B.错误答案:A专题测验2题目:1.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是O,既是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程度的集中体现,也是影响现代化进程的决定性因素。A.上层建筑B.生产工具C.生产关系D.生产力答案:D题目:2.新质生产力相较于传统生产力的主要优势在于()。A.低成本高效率B.大量资源消耗c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D劳动力密集型生产答案:C题目:3.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让“低端产业”直接退出。A.正确B.错误答案:B题目:4

38、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的根基,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助推器”。A.正确B.错误答案B专题测验3题目:1.0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A.教育、科技、人才B.创新、教育、发展C.生态、教育、科技D.发展、创新、科技答案:A题目:2.0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A.新型生产关系B.科技创新C.全要素生产力提升D.技术革命性突破答案:B题目:3.新质生产力以经济效益的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A.正确B.错误答案:B题目:4.关键核心技术缺乏,依然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制约。A.正确B.错误答案:A专

39、题测验4题目:1.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把推进。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A.农民收入增加B.农民老有所养C.乡村全面振兴D.农作物产量提升答案:C题目:2.守住耕地这个命根子,坚守。亩耕地红线,压实责任,实施终身追责制。A.16亿B.18亿C.19亿D.20亿答案:B题目:3.从长期来看,粮食供需形势总体上已由“总量平衡,1年有余”转变为供需将长期处于不平衡的态势。A.正确B.错误答案:B题目:4.我国农业用种安全有基本保障,粮食种子自主选育的品种种植面积占到95%以上,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A.正确B.错误

40、答案A专题测验5题目:IQ包含着中华民族深邃的思想内容,是中华民族集体实践的智慧成果,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B.中国精神C.革命精神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答案:D题目:2.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整体建构中既善于吸收、借鉴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又善于识别、批判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坚持了O的有机统一。A.民族性与世界性B.建设性与批判性C.继承性与超越性D.真理性与道义性答案:B题目:3.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新的文明样态。A.正确B.错误答案:A题目:4.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形态的丰富源泉,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的内生动力就在于传

41、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对接转化。A.正确B.错误答案:A篇六、试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参考答案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00分)时间是伟大的书写者,记录走过的足迹,见证不凡的征程。中华民族经历了数千年的悠久历史,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却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试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参考答案1: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

42、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被欺负、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可以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

43、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党的百年发展史,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坚定信念、勇于探索、百折不挠、顽强不屈的不懈奋斗史。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一言以蔽之,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无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如今的

44、中国共产党,如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具有不断成长的内生动力,具有抵挡任何风雨侵袭的强大力量。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美画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彪炳史册,百年奋斗的历史贡献举世公认。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这五条概括,既立足中华大地,又放眼人类未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关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世界社会主义、人类

45、社会发展的关系,贯通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参考答案2: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自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中国人民摆脱了被压迫、被剥削的状态,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通过不断的奋斗和探索,成功开辟了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包括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等各个历史阶段,每一步都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

46、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党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的奋斗不仅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中国的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道路、中国经验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通过百年的奋斗,中国共产党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总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命运,也为世界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篇七、2024秋国开电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作业这是怎

47、样的一天?为什么在党史和新中国史上如此重要?参考答案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00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1978年12月18日,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必将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这是怎样的一天?为什么在党史和新中国史上如此重要?参考答案1: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1978年12月18日,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必将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这一天,我们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1978年12月1

48、8日,在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这一天,我们党召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1978年12月召开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式上发表的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作为主体报告。“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根据党的历史的经验教训,全会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健全党规党法,严肃党纪”正是这些掷地有声的至理名言,纠正了长期存在的“左”的错误,打破了制约发展的精神枷锁,科学而正确的完善了毛泽东思想体系。党的十一届三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毕业论文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