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中文毕业设计.doc

上传人:奥沙丽水 文档编号:73572 上传时间:2025-07-10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27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育中文毕业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小学教育中文毕业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小学教育中文毕业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小学教育中文毕业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小学教育中文毕业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天 津 师 范 大 学本科毕业设计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学 院:初等教育学院学生姓名:王霞学 号:07514027专 业:小学教育(中文)年 级:07级完成日期:2010年12月指导教师:付新营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摘要:钓鱼的启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第四单元的开篇之作。本组学习专题是“生活的启示”,意在引导学生读懂生活之书,实现自我教育。本文通过钓鱼这一小事阐述了深刻的做人道理,告诉我们在是非面前,应如何抉择。其中渗透着道德教育,正是学生体验情感,增强感悟,进行德育渗透的好教材。本设计基于对学生的实际调查和对教材内容的具体分析,进而确定切实有效的教学目标。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以及情境教学法,

2、密切学生与文本间的交流,从而激起内心的情感体验,升华道德认识,实现自我教育。关键词:道德教育;合作探究;朗读The Revelation of Fishing, Graduation ProjectAbstract: The revelation of fishing is the PEP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ninth volume begins with the third team to make. The group learning theme is “life revelation”, and is intended to guide

3、students to read the book of life, realize self-education. Through the fishing stories, the text expounds the profound life truth, tells us how to choose in the wrong before. This text permeates with moral education, it is good material to students to experience emotions and enhance the comprehensio

4、n.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is based on primary five students with the actual content of the investigation and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materials, then determine the effective teaching objectives. This design uses a cooperate-explore model of teaching and circumstance teaching methods, intended to

5、 close communication between students and texts, in order to inspire students inner emotional experience, sublimation of moral knowledge, achieving the teaching goals of self-education.Key words: moral education; cooperate-explore; reading aloud 目录一、教学内容分析1(一)本课在整组课文中的地位和作用1(二)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及其内容分析1(三)教学重

6、点与难点分析2(四)课时要求2二、学生分析3(一)学生基本特征3(二)学生初始状态分析9(三)学生在本课内容学习上可能存在的困难分析11三、教学目标12四、教学策略12(一)整体思路12(二)教学内容的组织12(三)采用的教学方法14五、教学环境15六、教学准备15七、教学流程15八、板书设计22九、教学评价方案23(一)诊断性评价23(二)形成性评价23(三)总结性评价24十、评价24(一)自我评价24(二)教师评价25(三)学生评价26十一、反思26(一)对本次教学设计及实践的反思26(二)对本次教学设计的修改27参考文献28附录一、教学实录29附录二、调查问卷49一、教学内容分析(一)本

7、课在整组课文中的地位和作用钓鱼的启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组学习专题是“生活的启示”,所选的四篇课文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这组课文不仅要求学生读懂文章,更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举一反三,自觉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对生活有所感悟。钓鱼的启示说明了“道德只是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的道理,告诫我们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性;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使我们领悟到生活中获得成功的途径也是这样,不止一条,要有顽强的意志、积极的生活态度;落花生则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状物散文珍珠鸟,以细腻的语言写出了小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过程

8、感悟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这四篇文章结构相似,文章中都含有明确点明中心的句子,均是从一件事中感悟启示。钓鱼的启示作为本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讲读课文时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本组后面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让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能力,理清文章的脉络,同时通过抓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深刻含义,进而延伸到生活,实现自我教育,得到启迪。本组“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内容是整合在一起的,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说话和习作的思路。这一思路围绕本组学习专题展开,意在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读懂生活之书,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活动中提高语文能力,这也是本组重点要培养的语文能力和需要落实的情感、

9、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读、多说、多议,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机会,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与素养,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铺垫。此外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认识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钓鱼的启示一文渗透着道德教育,告诉我们在是与非面前,应如何抉择。本文正是学生体验情感,增强感悟,进行德育渗透的好教材。文章中所描述的遵守道德、诚实守纪、不为利益所诱惑等道德品质正是现代社会所倡导的。(二)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及其内容分析钓鱼的启示是一篇写事的记叙文,课文回忆了作者11岁时发生的一件事:在没到捕捞鲈鱼的时间下,“我

10、钓到了一条大鲈鱼,但父亲坚决地要“我”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遵守道德规范,而从当年的小事中“我”获得了终身受益的启示。文章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语言细腻,是一篇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好文章。课文分为两部分,一是钓鱼到放鱼的叙事部分(1-9自然段),一是作者获得的启示部分(10-11自然段)。课文先写事,再写由事得到的启示,层次清晰,结构完整。课文在叙事过程中详细地写出了大鲈鱼的诱人之处,同时细腻地刻画出“我”和父亲由钓鱼到放鱼时的情感变化。文章的重点在于理解作者从中感悟到的启示。由于句子含义深刻,学生受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是教学的难点。为了更好地理解启示段,在教学时我从叙事

11、部分着手,抓住课文的主线父亲与“我”的情感变化,通过分析关键词句,解读“我”从得意到急切到难过到不舍的情感变化,体会父亲从小对我严格的教育,从而体会遵守道德的必要性,促进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把握,突破教学难点,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文章教育人的作用。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把握课文的重要内容,从中受到教育,得到启迪,在生活中学会辨别是非、拒绝诱惑,做一个诚信、讲道德的人;二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会抓关键词句体会句子含义,为学习本组的后几篇课文做铺垫。(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学会通过抓重点词体会句子的内涵,使学生逐步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12、法;在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达到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目的,以便于在日后能熟练应用于语文学习中。在学习本课时,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活动,理解课文内容,从语言文字中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把鲈鱼放回湖里的理由;抓重点词句,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受到感情的熏陶,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2.教学难点分析文章从11岁的钓鱼一事讲到34年后的启示,时间跨度大,小学生虽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讲述的深刻的道德哲理仅凭想象难

13、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懂得道德实践说起来易而做起来难,只要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四)课时要求本课预计用2课时完成二、学生分析(一)学生基本特征本次教学设计在天津市南开区五马路小学五年级一班进行。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图所示:学生基本情况(五年级一班 共38人)年龄情况性别情况民族情况学生家长情况10岁5人(13.2%)男生24人(63.2%)汉族35人(92.1%)本班学生只有1人为单亲家庭,其余均为双亲。家长素质普遍都高,有很好的工作单位。(家长共71人,仅有4人为无业)11岁30人(78.9%)女生1

14、4人(36.8%)其他3 人(7.9%)12岁3 人(7.9% )注:男生人数将近为女生的2倍,比例明显大于女生。注:回族1人,满族1人,朝鲜族1人。注:生源情况:本班学生大部分均为本地生,无外来务工子女。1.学生的心理特征五年级是小学学习的最后阶段,随着对学习地不断适应,这一学段学生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比刚入学时的儿童稳定,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尤其是智力和思维能力方面。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10-12岁的儿童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中译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该阶段的学生已经能进行抽象逻辑思维,在学习中,促使他们的智力水平开始从以

15、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这种过渡,是发展智力和思维过程中的关键时期。(1)认知的发展以皮亚杰为首的日内瓦学派经过长期的研究,确定了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8,第297298页.:认知发展四阶段具体特点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是儿童思维开始萌芽的时期。此阶段儿童主要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经验,形成一些低级的行为图示,逐渐形成了客体永恒性,以适应外部环境和进一步探索外界。前运算阶段(2-7岁)处于此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单维性、不可逆性、静止性等特征,仍受具体知觉表象的束缚。在语言方面,此阶段儿童已

16、经掌握口头语言,头脑中有了事物的表象。他们能进行初级的抽象,能理解和使用从具体经验中习得的概念以及其间的关系。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出现的标志是“守恒”概念的形成,即指儿童认识到客体尽管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特有的属性不变。该阶段的儿童已经能进行逻辑思维,其思维具有多维性、可逆性和动态性。在语言方面,仍需要实际经验或借助具体形象的支持来获得和使用概念。形式运算阶段(11岁-15岁)在此阶段认知趋于成熟的儿童逐渐摆脱对具体实际经验的依赖,能够理解并使用相互关联的抽象概念。此阶段儿童已完全具备以下思维能力:(1)假设-演绎思维;(2)抽象思维,即运用符号进行思维;(3)系统思维。由以上

17、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语言等的发展是由低一级水平向高一级水平过渡,五年级学生正处于过渡阶段,下面从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能力等方面加以阐述。在注意能力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小学低年级儿童还不能长时间地坚持一项活动,在认知活动中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但小学高年级儿童注意能力已发展成熟,不仅能自觉遵守课堂纪律,而且认知活动中的有意注意已逐步取代无意注意,并占主导地位。此外,小学生注意的集中性、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转移等方面都较低年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因此,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合理安排教学过程,保持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以达到40分钟的高效教学。记忆

18、能力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记忆表现为:无意记忆向有意记忆转化并占主导地位;机械记忆向理解记忆发展并占主导地位;具体形象记忆发展为抽象记忆,并逐渐占居优势。五年级学生知识经验日益丰富,言语、思维日益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已逐步掌握了学习方法和技巧,记忆能力提高,从而学习效率更高。因此在教学时,下课前要学生回忆本节课内容并做小结,在理解基础上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而上课前要学生谈对上节课的收获,及时复习及时强化从而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思维能力方面,五年级学生认知活动的逻辑性不断增强,逐步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思维活动逐步摆脱对具体事物的依赖,开始运用概念来进行

19、判断推理 王耘,叶忠根,林崇德.小学生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12,第153页.。五年级学生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他们对于课文的理解形成了自己的想法,在老师的帮助与指导下能够独立地完成阅读任务。因此在教学中,一些简单的知识可以让学生通过预习在课下完成,课堂上教学重点在于阅读理解,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课堂任务,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想象能力方面,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正处于发展阶段。通过几节语文课的观摩,我发现教师在教学时都会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如果你就是文中的作者,遇到这种情况会怎样做”来进行换位思考,发散学生的思维。学生们则积极发言,展开想象,大胆

20、幻想,有些答案甚至连老师都想不到。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思维更加活跃,课堂氛围更加融洽。(2)情感和意志的发展在整个心理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小学高年级学生情感内容不断丰富、扩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求知欲加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更加浓郁,从而促使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更加自觉地学习和掌握知识。在道德情感方面,学生能够做到以具体的道德行为规范为依据,同时他们控制和调节自己情感的能力也逐步加强。而本册教材也恰恰注重对学生各种思想感情的熏陶,除第三组的说明文和第五组的综合性学习之外,其余各单元均渗透着各种情感教育,如第五组的道德教育,第六组的亲情教育,第七组的爱国主义教育等等。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联系

21、生活实际也进行着情感体验,实现自我教育。在意志方面,学习是具有一定目的和要求的复杂活动,其中会遇到各种困难,这就需要学生必须付出意志努力。五年级学生意志的自觉性、自制性和坚持性均有一定的发展。通过观察发现,本班学生自觉性较强,上新课前学生能自觉完成预习作业;在课堂上教师不会出现因为纪律问题而中断讲课,学生们注意力相当集中。本班也存在个别学生不完成作业情况,且屡教不改。当然,大部分学生还是能够在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如语文早自习要求7:35准时进班,学生们都能按时进班,没有迟到现象;中午在班主任不在的情况下,语文课代表组织默写字词,班内十分安静。此外学生的独立能力逐渐增强,本班板报的设计、绘画等

22、工作均由学生独立完成;我们还组织了一次辩论会,教师只是做指导工作,收集检索资料也均由学生独立完成。(3)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自我意识有所发展,自尊心进一步增强,自我监督、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高年级学生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具有一定的道德评价能力,渐渐摆脱对外部控制的依赖,逐渐发展了内化的行为准则来监督、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且开始从对自己表面行为的认识、评价转向对自己内部品质的更深入的评价 王耘,叶忠根,林崇德.小学生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12,第255页。例如在管理班级时,若有学生犯错误,张老师会让学生写反思,自行认识错误,明确今后学习

23、方向。在人际交往方面,学生的交往范围日益扩大,此时更看重的是同伴间的交往。在课间或是体育课可以看到学生们与同伴在一起游戏、活动。而他们的交往往往偏重于情感而不分是非。此外学生的竞争意识逐渐增强,关心学习成绩,而且无论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不甘落后,学习动力更强。(4)品德的发展随着儿童自我意识的增强、交往的扩大,学生品德和习惯也在不断地形成。小学生的品德是在学校遵守道德要求、行为规范中形成的,并在与人的交往中发展的。例如学生在校园内能够尊敬师长、礼貌待人、不做有损班级荣誉的事,自觉维护班级卫生,不乱扔纸屑等等。小学生已逐步形成一定的道理观念,开始有独立的见解,能自觉地运用道德标准来评价和调节自

24、身的行为。2.学生的性格特征性格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的个性中的核心部分,与气质、能力等其他个性心理特征有密切的关系 王耘,叶忠根,林崇德.小学生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12,第265页。学校的教育,家庭的环境和氛围,父母的素质和修养,都会影响孩子的性格。而小学生的性格与其学习特征紧密相关,是主要在社会环境的影响和熏陶下和人的心理活动相互作用中长期塑造而成的。进入小学高段学习的他们,已完全适应了学校学习的特点,集体生活逐渐扩大,同伴交往日益增加,正处于性格发展的快速时期,环境对其发展的作用也尤为重要。(1)学校因素学校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教育对学生性格的形成

25、和发展有很大影响。五马路小学是市级三A学校、区级重点小学,校风纯朴,校园文化浓厚,每年一届的“校园劳动节”为学生们提供了大显身手的舞台。同时学校定期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大课间的冬季晨跑、踢毽比赛、跳绳比赛、朗诵比赛等等,使学生快乐、健康、全面地发展与成长。除此之外,学校的人文性也很强,楼道中有丰富的墙文化,橱窗中展示了班级的班风及特色;每天早晨校领导和老师都会早早来到学校,面带微笑迎接学生,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课上还是课下,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都洋溢着一种和谐的氛围。正是在这样的学校环境下,学生们讲文明、懂礼貌,遵守行为准则,呈现出文明礼貌、待人热情,喜欢与人交流的总体面

26、貌。五马路小学十分注重德育教育,以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基础和核心,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积极、主动、自主的学习状态,从而形成学习能力,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根据调查结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课前预习及课前准备学生的学习习惯表现:附表1问题答案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课前预习完成老师的预习作业,你通常会按老师要求完成70.8%36.5%43.3%按老师要求完成,并找出重点和难点29.2%63.5%56.7%不做000如果老师没有布置预习作业,你会坚持预习吗?坚持预习86%76%82%77.7%63.3%不一定14%20%17%21.2%36.7%不会04%1%1.1%0从表1可以看出:1

27、00%的学生都能按老师的要求做好预习,在老师没要求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也能自觉做好预习。课上学生的学习习惯表现:附表2问题答案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倾听 上课时我能不受其它事情干扰,始终注意听讲能做到63%74%74%61.2%55.6%有时不能30%22%25%36.5%41.1%不能做到7%4%1%2.4%3.3%回答问题课上回答老师问题时,你总是马上举手20%43%4.5%14.1%8.9%思考后再举手60%47%86.5%69.4%84.4%很少举手20%10%9%16.5%6.7%练习你在课堂上是怎样做练习的认真迅速83%62%89%96.5%90%拖拖拉拉3%35%11%0

28、7.8%不愿做14%3%0%3.5%2.2%思考质疑你喜欢思考学习的内容,并能提出疑问吗?经常能做到31%35.9%48.9%有时能64%52.9%46.7%不能做到4%11.2%4.4%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你经常是思考后仍不懂再问老师67%71%86%85.9%76.7%马上问老师26%25%6%10.6%16.7%不问老师7%4%8%3.5%6.7%参与交流课堂上老师运用多种手段来上课,你会主动参与70%87%89%98.8%82.2%老师叫我就去23%9%10%1.2%14.4%不愿参与7%4%1%0%4.4%从表2可以看出,55%以上的学生课上注意听讲,不受其他事情的影响;课上回

29、答问题时大部分学生能做到思考后举手发言,随着年级的增高养成思考质疑习惯的学生在逐步增加;课上做练习的习惯令人满意;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出学生重视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先思考再问老师;同时学生能够做到积极参与课堂学习,83%的五年级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其中四年级的学生参与欲最高。课后学生学习习惯表现:附表3问题答案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复习对于当天所学的内容,你能先复习后完成作业67%49%87%89.4%75.6%不复习,急于完成作业14%9%3%7.1%18.9%当天不复习,考试前再复习19%42%10%3.5%5.6%从表3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及时复习的习惯。分析:从调查的情况看

30、本校学生学习习惯良好,特别是在课前预习、课上练习和课后复习等方面。(1)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从统计结果看,四年级63.5%,五年级56.7% 的学生不仅按老师的要求完成预习,还找出了重、难点。这说明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注重学习方法。这就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同时注重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2)55%的学生在课上能够集中精神听讲,听讲习惯还有待提高。另一方面,83%的学生能够主动参与,也反映出学生对于课上交流互动的学习方式感兴趣,。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采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手段,保持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3)从调查

31、结果看,学生对于课堂练习的完成认真迅速,在进行设计时可利用学生这一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课上练习,注重学生的实践,多说多议。(4)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习惯已初步养成,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尽情表达。由于学校对习惯教育一直很重视,因而学生在大环境中已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调查也从一个侧面为我教学设计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2)班级因素班级作为学校对学生实施教育影响的基本单位,同时作为学生在校学习的重要环境,对其性格发展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五年一班班主任张蓓老师是区级优秀教师、校骨干教师,有着20多年的教学经验,管理班级方面更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张老师是从二年级开

32、始接手本班,在这三年时间里,已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和学习习惯。全班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共同进步,多数学生都能按要求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五年一班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纪律等个方面,在全年级12个班中,公认为是最优秀的。全班38名学生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积极参加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并获得了一些荣誉。良好的班级氛围与班级管理和建设密切相关。作为语文教师,张老师不仅认真完成教学任务,而且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引导学生开展了丰富的实践活动,组建班级图书角,练习书法习字,组织故事会、辩论会等等,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提高学生积累语言的能力。张老师实行执勤班长制,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为班级

33、服务的意识,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班级主人翁意识。作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张老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更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使其全面发展,在班级生活的点滴小事中无不渗透着对学生的教育。在老师的努力下,38个人形成了强大的向心力,五年一班也形成了一个温馨温暖的大家庭。在这样的班集体中学习,为学生良好情绪、意志与理智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学习效果必然事半功倍。此外,本班学生也十分优秀,多才多艺,多数学生都有一技之长,性格开朗活泼。在张老师的培养下,班干部的工作能力都很强,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学生的带动,整体学习气氛较为活跃。无论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五年一班都不甘落后,力争上游。(二)学生初

34、始状态分析1.总体状况五年级学生已完全适应了学校的学习生活,随着智力和思维的发展,已初步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通过预习,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把握并能独立地完成字词的学习。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并积极主动地表达思想和发表见解。通过与学生接触、课上表现及作业情况的观察发现,本班学生对语文学习有极大的热情,并且在多年学习过程中已养成了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课前能自觉地完成预习工作,作业正确率较高,字迹工整。同时,本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很强。课上踊跃举手、积极发言,善于表达自己的看法;朗读基础较好,有几位朗读出众的学生。此外,同学间关系十分融洽,这就为合作学

35、习、小组交流创造了条件。此外,在课前的预习工作中,通过交谈,我发现大部分同学对于课文的背景有一定理解,知道捕鱼期、休渔期,这就为更好地学习课文做好了铺垫。2.前一阶段学习成绩情况:第一学期语文期初月检测成绩一览表班级人数优良合格不合格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一班3814240076.737.0%100.0%二班3917202076.744.0%100.0%三班397290073.418.4%95.0%四班4017230076.445.0%100.0%五班381323117535.1%97.3%六班3511200466.131.0%89.0%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成绩一览表班级人数平均分一班3890.

36、7二班3989.1三班3985.3四班4089.9五班3886.5六班3587.6分析:从两次考试的情况可以看出,一班成绩在年级中名列前茅。从表一中,一班二班和四班的具体数据可以看出,三个班成绩相差不多,但从平均分可以分析出,本班学生语文总体水平较好,究其原因是由于张老师从二年级开始接手,经过多年的磨合,学生适应了老师的教学方式,因而班内没有差生,全班总体水平较好。从试卷得分题可以分析出,本班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较扎实,同时阅读能力题较其他班得分较高,整个卷面没有空题现象。可以看出,经过长期的语文学习,学生不仅对基础掌握牢固而且课外拓展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较好,有相对较高的语文能力。因此,在进

37、行教学设计时在巩固好基础的前提下,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及对情感的把握,增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由于学生语文素养较高而且总体水平大致相同,因而在实施过程中,难度相对较低,设计问题时可以有深度,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表达自己想法,在讨论交流中实现道德教育的目的,突破教学难点。3.学习本课的经验背景钓鱼的启示是一篇写事的记叙文,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通过记叙作者儿时的一件小事进而得到启发,受到启迪。根据对人教版小学语文整套教材的分析与整理,此阶段的学生曾学习过许多名人故事,从发生在名人身上的平凡小事进而得到教育,如三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五组的课文,学生们学习了李四光、宋庆龄以及古代大思想家孔子的故事。此

38、外,学生还学习过许多类似本文这种结构的文章,即通过一件事获得深刻做人的道理,从中受到教育。如三年级上册第七组科利亚的木匣、三年级下册第三组画杨桃,通过小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看问题、想问题;以及和时间赛跑(三年级下册第四组)、中彩那天、尊严(四年级下册第二组)、自然之道(四年级下册第三组)通过讲述故事得出做人处事的道理。有了这样的学习经验,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结构的把握不成问题,教学设计时可以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对叙事部分的学习,抓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三)学生在本课内容学习上可能存在的困难分析通过对本班学生的接触和了解,发现他们思维活跃,课上表现积极踊跃,口语表达能力很

39、强,在设计时我注意要给学生提供活跃的学习氛围。此外本节课采用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这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更需要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对一些突发问题和学生另类的想法进行有效地引导,而我作为一名新教师,教学经验相对薄弱,课堂掌控力不是很强,对于一些课堂的生成不能进行有效地把握,会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我担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以下问题:第一,课文叙事部分,虽不是难点,但却是准确理解启示句的突破口,重在掌握大鲈鱼的诱人之处和人物的心情变化,在小组讨论学习中,学生能否通过自主学习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第二,能否积极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第三

40、学完课文之后能否真正受到道德教育,最后的教学环节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学生是否能够走出课文谈感受,对生活中某些行为进行思考。三、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鲈、饵、纵”等11个生字,会写“捞、溅、钩”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捕捞、鱼饵、小心翼翼”等词语。能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涟漪、翕动、乞求、不容争辩”等词语含义。2.读懂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及通过对“我”和父亲言行的朗读感悟,体会“我”和父亲从钓鱼到放鱼的情感变化,并在此基础上积累语言,培养语感。3.通读全文,在阅读探究中,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感悟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

41、鱼放回湖中的原因,从钓鱼的启示中受到启发教育,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做一个诚实守纪、有道德的人。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品位文中蕴含的深刻的做人道理,升华情感,形成自己的感受认识并对自己的行为有所思考。从小培养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好习惯。5.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朗读感悟能力,提高学生品味词句的能力。四、教学策略:(一)整体思路设计的指导思想: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习,实现教师、学生、文本间对话过程。此外,新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

42、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教学时关注情感、重视感悟,以学生饶有兴趣的读、说、议来代替教师单一的讲,而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注重启发式、讨论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采用 1.中心突破策略:抓住文章主旨句,始终围绕主旨句展开教学活动,深化认知。2.情境再现策略:巧妙设计问题,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使学生置身其中,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3.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策略:在教学中,通

43、过各种形式的读,把文本内化为学生的感受,从而真正读懂课文,得到启示,领悟道理。(二)教学内容的组织第一环节:谈话导入,创设情境,激发情趣课前谈话导入,让学生体会面对道德选择时的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学习课文,理解作者复杂心情做铺垫。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组织学生自由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自由读是一种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的读书方法,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都能对课文有一个完整初步的了解。而后,指名读文,检查自学效果,纠正读音,读的是个别学生但检查出的问题是面向全体。此外本文脉络十分清晰,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很快理清文章的顺序,找出中心句,在此基础上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组织教学。

44、第三环节:精读课文,创设情境,体会人物心情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我”钓鱼时的激动以及放鱼时的不舍。因此,我设计了几个大问题作为贯穿全文的主线:1)找出描写“我”和父亲心情变化的语句体会道德实践的难,并用适当词语概括。2)为什么“我”不愿意将鱼放回湖中。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教师予以指导,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在阅读中积极思考。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完成了重要的教学任务。第四环节:通过“读、悟、议、赏、再读、想”,获得教育。抓住重点词句品味句子内涵、揣摩人物心理,这是课文的重点,而且要突破本课教学难点使学生真正获得道德教育,也要从这部分入手。学习这一

45、部分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组织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因此,我设计如下环节:1.读。学生读钓到鱼这一部分,找出描写鲈鱼的诱人之处和描写钓鱼不易的语句。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2.悟。读中感悟,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在读书时联系已有生活经历,假如你是小作者,第一次钓到鱼时是什么心情,体会感悟,而后放鱼时又会有怎样的心情,进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3.议。即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围绕“好不容易钓到鱼,父亲却坚决让“我

46、放掉,假如你就是小作者,此时此刻你会对父亲说什么”这一问题,全班交流,各抒已见。“议”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进行角色互换,使文本与学生紧密地联系起来,激起内心的情感体验,更加深对道德实践的难的理解。4.赏。体情悟理,从文中找出描写父亲细节的语句,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使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体会父亲是怎样的人,感悟父亲对我严格的教育。5.再读。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理解语言、感悟语言、获得情感体验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方法。在学生深入体会后,分角色朗读父子对话,把人物的感情读出来。使学生在读中欣赏品味,既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再一次为父亲严格的道德教育所折服。6.想。阅读教学应重视学生的个性体验,鼓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毕业论文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