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十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第 9596 页期末复习第 16 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 100 以内的数的组成、数位、数的大小比较进一步加深理解,并能正确熟练 地读写。 2、 通过复习进一步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和简单统计的认识。 教学过程: 【重点难点】 【集体备课】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十课时Tag内容描述:

1、 第 1 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第 9596 页期末复习第 16 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 100 以内的数的组成、数位、数的大小比较进一步加深理解,并能正确熟练 地读写。 2、 通过复习进一步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和简单统计的认识。 教学过程: 【重点难点】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三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了期末复习,。

2、第七单元第七课时 乘法口诀表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教。

3、第10课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2)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

4、第七单元 折线统计图本单元的教育目标是:1.通过实例,认识折线统计图,能用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的表示数据。2.能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和实际生活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能对现实生活中的统计数据做出合理的解释,会用统计图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3.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信息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能进行判断和预测。4.体验统计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统计表、统计图来表述和交流。第一课时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读统计图,分析、比较统计图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单式折。

5、 第七单元第十课时用 9 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76 页、 77 页,用 9 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提示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乘法口诀, 以及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通过呈现“插花”的情境,交换条件和问题,让学生进一步 了解除法的含义和用法, 知道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计算两道除法算式。 教学时,教师应充分的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去尝试、探索。

6、 初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课题: 1.2.1 有理数 教学目标 1, 掌握有理数的概念,会对有理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培养 分类能力; 2 , 了解分类的标准与分类结果的相关性,初步了解“集合”的含义; 3 , 体验分类是数学上的常用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分类的标准和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知识重点 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探索新知 在前两个学。

7、 第 5 课时 练习十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以及对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或 几分之几的认识,并会用分数来表达信息。 2.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进一步巩固对分数意义的认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课件 一、知识再现 谈话: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学到。

8、 第七单元第三课时 比较 20 以内数的大 小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 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 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 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 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 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

9、第七单元 时、分、秒第1课时 认识时刻教学内容:教材第80-82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1时,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分,以及1时=60分。结合具体事例和实践活动,感受1小时、1分钟的时间。2、过程与方法:结合熟悉的事情,经历看图说话、观察钟面、拨动表针等认识时和分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教学重难点:了解时刻的含义,知道1小时和1分钟的时间,知道1时60分。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复习旧知:1、猜谜语:师:同学们,今天咱们的课堂上来了一位新朋。

10、第十课时 课题: 求近似数练习 第10课时 总序第 教案 课型:练习课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2在实际情境的对比中,让学生感受到近似数的方便、好记的优点,突出近似数的现实意义,体会到近似数的价值。 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

11、 第 7 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 4 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2) 【教学内容】 教材第 86 页例 5。 【教学目标】 1. 能运用所学知识将若干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周长最短的长方形和 正方形。 2. 学会拼周长最短图形的策略,并计算出最短周长。 3.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如何拼成周长最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能计算出这时的周长。 难点:掌握拼周长。

12、 第 1 篇第 2 篇第 3 篇第 4 篇第 5 篇更多顶部 目录 第一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篇:人教版小学三 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周第四篇: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篇:三年级上册数学 广角教案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第一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一、情况分析 班级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 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 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

13、第七单元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第1课时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目标:1、在操作活动中,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两个物品表面、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2、认识面积的含义,了解把图形平均分成若干小方格来进行面积比较的方法。3、积极参加观察、比较、交流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方法。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了解把图形平均分成若干小方格来进行面积比较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生谈话。提出观察教室物品的要求,让学生边观察、边交流。老师要注意指导学生表述的语言。如:学生说“课桌是长方形的”,教师要纠正为“课桌的。

14、第 1 页 第 6 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练习课( 2) 【教学内容】: 教材第 8586 页练习十六第 35、7、10、12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除数是两位数且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与技巧,提 2. 【重点难点】: 重、难点: 【教学过程】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数是两位数且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 教师:今天我们就通过练习巩固一下上节课所学的知识。 1. 课件出示教材第 85 页练习十六第 4 课件出示题目,了解题意, 让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根据已知条件得 教师强调在题目中还要注意不同月份的天数不同。 2. 课件出示教材第 85 页。

15、 1. 本单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 一是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和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二是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了解其特点 ,并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和推测。 2. 通过前面的学习 ,学生对一些统计量的意义 , 如平均数有了一定的认识 ,而且还认识了 单式、 复式条形统计图等。因此 ,教材在编排本单元内容时,通过与先前统计知识的联系,帮助 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如单式折线统计图就是由。

16、,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复习,九年制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活动一 复习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先在右边的点子图上画一个三角形,再在组内 交流讨论下列问题: 1)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2)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 3)三角形三条边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4)三角形按角分可分为哪几类?按边的长短分呢?,三角形,按边的长短分,活动二:复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本特征,小组讨论,明辨是非,错的请改正。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 ) 2)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 ) 3)平行四边是。

17、第七单元第十课时 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

18、 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 课时 2相遇问题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尝试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相遇问题的过程。 2. 能根据相遇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 感受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3. 体验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积极情感,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正确地寻找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教学难点: 掌握列方程解具有两积之和 ( 或差 ) 的数。

19、第七单元 复式条形统计图 第一课时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内容复式条形统计图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非智力因素及思想教育等方面)1、在读统计表,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中,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2、了解复式统计图的特征,能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3、在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学习新知识的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重点、难点和关键重点:了解复式统计图的特征,能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有效的表示数据。教具准备条形统计图课时安排3课时第 1 课时教 师 活 动1、 问题情境用统计图表示下面。

20、 教材第 86、第 87 页的内容第 88 页练习二十一。 重点:能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会根据平移 前后的图形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生 :还可以选图形最顶端的这个点,看看它平移后的位置,然后数 师:看图形平移前后的一组对应点,这组对应点中间有几个方格, 图形就平移了几个方格。除了上面这组对应线(点)以外,我们还可以 找到其他的对应线 (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相关PPT文档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相关DOC文档
初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docx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相关PDF文档
标签 >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十课时[编号:894563]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